国投瑞银新基首发 权益类基金规模黯淡 基金经理离职潮再现
国投瑞银基金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和瑞银集团联合组建,中外股东分别持有公司51%和49%的股份。2005年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建立品牌认知、资产规模、投资业绩、产品创新、诚信声誉均达
国投瑞银基金由国投信托有限公司和瑞银集团联合组建,中外股东分别持有公司51%和49%的股份。2005年合资,公司的目标是建立品牌认知、资产规模、投资业绩、产品创新、诚信声誉均达一流的资产管理公司。
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总规模为812.75亿元,位列行业第45位,其中权益类基金规模仅为148.81亿元,占比18.31%。
而与权益类基金逐年下滑相对应的是,公司的固收类基金占比不断走高,2015年公司债券基金规模为112.55亿元,货币基金规模为297.08亿元,到了2019年,公司债券基金规模已经上升到253.47亿元,货币基金也增加到400.74亿元,截至2019年年底,公司固收类基金规模占比已经高达81.69%。在固收类基金中规模最大的基金当属国投瑞银添利宝货币,截至2019年12月末的规模为312.3224亿元,该基金同时也是国投瑞银基金旗下最大的基金。
权益类基金“迷你基”盛行,国投瑞银中证下游面临清盘危机
目前公司权益类基金中,规模10以上的仅有3只,规模低于2亿以下的有17只,而目前公司的权益基金总数为41只,2亿规模以下的比例达41.46%。
今年以来业绩最差的是国投瑞银中证上游,截至8月23日,该基金今年以来回报仅为9.6491%,基金经理为殷瑞飞;目前规模最小的是国投瑞银中证下游,规模仅为3715万元,这只基金也面临清盘危机。
爆款时代公募马太效应加剧 国投瑞银明星基金经理离职或埋隐患
当前公募领域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爆款基金多数来自头部基金公司,而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发行情况并不乐观,募集规模有限,甚至出现募集失败的情况。
纵览公司权益类团队,迄今与董晗的任职回报相差不大的只有孙文龙,他在2015年管理国投瑞银新兴产业以来的任职回报率达到了234.65%。但是他目前在管的基金也多达4只,而且从二季报来看,四只基金的重仓股差异较大,在选股方面显然也会消耗很大的精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孙文龙此前管理的国投瑞银品牌优势7月23日发布了基金合同终止公告,目前基金进入到清算状态中。
公司现有基金经理团队的平均从业年限是4.87年,说明团队成员相对经验并不缺失,但从乏善可陈的业绩回报来看,或许公司在权益投资领域的倾斜力度有限成为了束缚。当然,国投瑞银在渠道中的品牌力不足同样成为致命伤。或正因此,接棒管理国投瑞银美丽中国的吴潇虽然有3.59年的投资经验,但是他单独管理的基金的最佳任职回报也不过两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