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成都先导)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2月的医药研发企业,公司主营业务为利用其核心技术——DEL(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提供药物早期发现阶段的研发服务以及新药研发项目转让。具体业务包括DEL筛选服务、DEL库定制服务、化学合成服务、新药研发项目转让等。目前公司已建成分子结构超过4000亿种的DNA编码小分子实体化合物库。已建立合作关系的客户主要有跨国制药企业辉瑞、强生、默沙东、赛诺菲等,以及国内大型医药企业扬子江药业、天士力、先声药业等。
成都先导公司主营业务药物发现等属于CRO领域。随着全球制药企业研发投资成本上升、研发周期变长、研发成功率降低,作为社会分工专业化的产物,CRO企业凭借其低成本、高效率、专业化的特点,服务范畴已涵盖药物研发的整个过程,成为医药研发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0%的制药公司和生物技术企业应用研发外包服务,进一步促进了药物CRO行业的快速发展。
经过7年的发展和积累,成都先导在对外提供研发服务的同时,通过自主创新研究已开发出十余个处于临床前不同阶段的新药项目,并将HDAC I/IIb项目成功推进至临床I期。公司在DEL技术领域不断深耕,已获得国际和中国发明专利14项,尚有多个围绕着优化DEL相关技术以及攻克DEL技术难点的在研储备项目。公司预计2019年将推进新药项目研发,具体主要包括相关项目的药理机理、药代动力学、毒理机理、工艺、制剂、转化医学等研究,并计划2019年将Trk项目推进至临床申报阶段,将IL-17A和HDAC6项目推进至临床前研究。目前,公司内部在研新药项目20余项,其中:已有1项进入临床I期、2项处于临床前候选药物阶段、2项处于先导化合物优化阶段。
成都先导IPO最新动态:
据科创板上市委公告显示,2019年第48次审议会议将于11月22日上午召开,届时将审议成都先导药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
成都先导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4000万股,募集资金6.6亿元,投向新分子设计、构建与应用平台建设项目以及新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公司选择第一套上市标准。
成都先导历史财报:
从财务数据来看,在2016年和2017年该公司还处于亏损阶段,两年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42.91万元、5321.87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97.42万元、-2308.07万元。
但从2018年起开始有了好转,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51亿元、1.0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96.05万元和5967.25万元。
数据显示:成都先导业绩的大幅好转也有政府补助的贡献。2016年、2017年及2018年度及2019年上半年,成都先导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分别为778.1万元、1012.27万元、1930.46万元和4347.71万元,2018年度及2019年上半年公司计入损益政府补助占当期净利润比例分别为42.94%和7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