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上海股份再闯IPO:独立性存疑,营收持续下滑
西西上海股份的前身,是上海西上海物流有限公司,是西上海集团于2002年7月15日出资设立的,并于2006年12月29日更名为上海西上海集团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西上海有限”),2008年
西西上海股份的前身,是上海西上海物流有限公司,是西上海集团于2002年7月15日出资设立的,并于2006年12月29日更名为上海西上海集团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下称“西上海有限”),2008年,又整体变更为西上海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是一家由嘉定国资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2016年西上海股份首次尝试主板IPO,不过在提交资料后不久便迅速终止了排队。2020年3月13日,西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西上海股份”)再度递交(更新)招股说明书。此次预计募集资金4.98亿元,募集资金将用于乘用车立体智能分拨中心(立体库)扩建项目。
西上海服务首次上市申请在2016年,但很快就撤回申请,而撤回的背后原因与其实控人曹抗美被涉及到受贿贪污案件有关,为此证监会在去年11月还在批复中要求该公司将上次申请撤回的原因详细说明。
西上海股份的背后,是西上海集团 藕断丝连的分拆
招股书显示,正处于IPO排队进程中的西上海股份,主营业务为汽车行业提供综合物流服务,以及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该公司包括两大业务,分别为汽车物流业务和零部件制造业务。
截至2019年末,西上海股份汽车物流服务超过50%的收入和汽车零部件业务收入的88.51%来自上汽集团(600104.SH)。西上海股份与广汽本田的合作也是由广汽本田的关联方和西上海股份的合资公司经营,到2019年底,广汽本田为西上海股份提供了26.26%的汽车物流服务收入。收入重度依赖上汽集团及子公司关联方广汽本田,不得不让市场质疑西上海股份是否具有独立开发业务的能力。
业务独立性存疑
西上海集团成立之初,其业务的重要部分就是为上汽集团提供整车物流与汽车销售业务;从西上海集团分拆的西上海股份,目前的经营也重度依赖上汽集团:截至2019年,上汽集团为西上海股份贡献了50.79%的汽车物流服务收入;西上海股份子公司生产的汽车内饰等零部件,其中88.51%的销售额由上汽集团提供。2017年-2019年,上汽集团为西上海股份提供了66.40%、70.62%和71.27%的主营收入。
从成本结构看,西上海股份净利润率的上涨主要得益于其经营成本的下滑。其招股书称,公司将部分整车、零部件运输业务进行外包,从而降低了人工成本,最终使得经营成本有所下降。
营收持续下滑
根据该公司的招股说明书,2017年-2019年,西上海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12.87亿元、12.80亿元、12.23亿元,呈逐年递减态势。这主要是因为这两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持续下滑。
在其营业收入中,汽车物流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17年45.47%,2018年47.78%,2019年45.71%。
零部件制造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2017年54.53%,2018年52.22%,2019年54.29%。
有分析人士认为,这两年汽车产销量逐年下滑,西上海股份此时上市,前景不乐观。
逆势扩张,能否如愿以偿?
受宏观经济及相关政策影响,国内汽车市场在经历长期增长后,于2018 年下半年开始下滑。截至2019 年12 月31 日,国内汽车累计产量和销量分别为2,572.10 万辆和2,576.90 万辆,同比下滑7.51%和8.23%。
除了产业政策、行业市场的变化,西上海股份的产能消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大客户上汽集团。在2020年报告期内,对上汽集团子公司的销售收入占西上海股份同期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66.40%、70.62%和71.27%。
显然,目前西上海股份的客户集中度较高,其招股书中提到,如果今后公司无法有效扩展新的客户,且现有主要客户销售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情况,将对西上海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血泪史:有价值的资产都给兄弟
西上海股份设立时,西上海集团的业务板块包括汽车物流、汽车服务、汽车销售、房产置业、投资发展、都市产业、民生服务等七大板块。但有意思的是,股改之前,西上海集团却将与西上海股份业务协同性最强的整车物流运输业务,进行了对外转让。
招股书中称,由于整车运输业务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规范性问题,西上海集团原有的整车运输业务并未纳入拟上市主体西上海股份,拟上市主体西上海股份原有的整车运输相关资产也通过资产转让的方式予以剥离。
根据2018年3月9日,上海城乡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资产评估报告》显示,对西上海集团物流拟股权转让所涉及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采用资产基础法(成本法)进行评估,截至2017年12月31日西上海物流全部股东权益(净资产)评估值为1.704亿元。
被剥离的整车运输业务,估值从242.77万增值到1.7亿,10年时间增值7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