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市动态 > IPO服务机构 > 陈华夏:企业IPO中遇到媒体总报道过往负面怎么办?

陈华夏:企业IPO中遇到媒体总报道过往负面怎么办?

IPO服务机构2020-05-07 1444来源:互联网
企业IPO从证监会受理到上发审会一般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半年、一年都比较正常。近年来IPO企业质量越来越高,财经媒体经过2014年的洗礼之后,表面看起来规范和平和了很多,但是,

企业IPO从证监会受理到上发审会一般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半年、一年都比较正常。近年来IPO企业质量越来越高,财经媒体经过2014年的洗礼之后,表面看起来规范和平和了很多,但是,很多IPO企业还是会遇到媒体反复“炒冷饭”。

 

在企业IPO过程中,企业高管应该提高对于媒体的认知和对于新闻报道的辨别。IPO企业担心媒体负面报道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担心影响上会和发行进度,毕竟被媒体报道直接狙击倒在上市路上的企业屡见不鲜。尤其是权威媒体的报道,对于监管层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但是企业也应看到并非所有的报道都会对企业上市进程产生影响。

 

那么在整个IPO过程中,媒体把企业以往的负面总是反反复复重新加工了再作为新闻发布,该怎么办?

 

对于媒体提及企业以往的敏感事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区别应对:

 

第一种,对已经有定调的敏感事件进行报道。

如过往的诉讼、纠纷,纷争、处罚等事件,在企业申请IPO之前早已经有了结论的事情,媒体拿出来再次质疑企业的, 可以不用过多担心。因为,这是客观事实,不会应为媒体的报道而影响企业能否过会或上市,这在企业上市规则中有明确规定。但是企业应将这类事情的对外解释形成统一话术,整理相关可公开资料,以备投资者、记者询问。当有其他记者询问相关事情时,不用刻意回避,可就公开信息进行正面回复。

 

第二种,企业首次IPO失败,开启第二次IPO。

把企业第一次IPO申请失败的事情再度分析和传播。二次上会企业基本上都会面临这样的报道,这类企业第一次上会失败的原因,发审会事后都会公告出来,企业在二次申请IPO时,在做招股书材料的同时,就应筹备好对应的媒体和舆论应对回复材料和话术。提前做主动的引导性传播。

 

第三类就是针对实控人或者董事长本人的敏感报道。

这类报道多见于实控人为财务投资型选手,针对其过往投资项目的成功率或优质率来质疑其真实用意。这么新闻报道不用正面解释和回应。有这样实控人或董事长的企业,品牌公关部(或负责企业传播的部门)应把企业声誉管理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对企业领导人形象进行较为客观和正面的形象打造和梳理,不是一朝一夕,一篇文章能解决的事情。在IPO过程中,主要是做好投资机构和投资者交流。

 

其实,媒体对于IPO企业的关注度的高低和发表报道是有规律的。企业在IPO过程总,有几个重要节点是会遇到媒体集中关注的。

 

第一个节点是招股书申报稿披露后一周内

企业便会被媒体列为重点跟进的名单,专业的财经记者,产经记者会分析披露的招股书内容,这是媒体报道的内容基本源于招股书的风险提示。

 

第二个节点会遇到新闻报道数量的增加是在更新招股书后

这是,记者会根据企业更新后的招股书来寻找更新的事项,进行分析和对比,此阶段出深度分析的稿件概率就提升了很多。

 

第三个节点是企业上会。

无论过会如否,都会有一批新闻报道。被否的企业,除非特殊性事由被否,。一般的企业不会在被更多关注。而过会的企业将面临的媒体压力更大,此刻开始媒体的业务合作需求目的性更明确,欲促成合作的意愿更为紧迫。

 

第四个节点就是上市。

该节点企业主动传播的更多一些。

 

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和上市进度,结合媒体对于IPO企业关注度的规律,IPO企业应尽早做好舆情管理和媒体关系管理,如此应对上市进程的舆论方能游刃有余。

 

【作者简介】

陈华夏

中国TOP财经公关前媒体总监,现任艾总咨询服务(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十年A股财关操盘经验,辅导多家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危机处理,对上市公司投关,价值传播及危机处置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