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观察 > 宏观 > 泓杉传播&刘泓笙企划揭秘:酱香型白酒始于秦汉、盛于近代

泓杉传播&刘泓笙企划揭秘:酱香型白酒始于秦汉、盛于近代

宏观2020-07-31 507来源:互联网
成义酒房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贵阳华家先祖华联辉创建,原名成裕烧房,是回沙茅酒发源地,清同治九年/1870年改名为成义烧房,民国时曾一度使用成义酒房、成义酒厂、华茅酒厂。1

贵阳华家华茅酒厂原成义酒房:回沙茅酒源头,茅台三茅之首

成义酒房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贵阳华家先祖华联辉创建,原名成裕烧房,是回沙茅酒发源地,清同治九年/1870年改名为成义烧房,民国时曾一度使用成义酒房、成义酒厂、华茅酒厂。1951年政府赎买后又改为“贵州省专卖事业公司仁怀茅台酒厂”,1952年又通过几次收购兼并了“王茅”、“赖茅”、“金茅”等其他茅台镇大大小小十余家私营烧房,逐渐由茅台酒厂发展成为茅台集团。

华茅后人 正宗回沙 经典重现    1999年贵阳华家嫡系后人,茅台前身成义烧房、华茅创始人华联辉四世孙华效先先生,于茅台故地重建华家酒厂,根据其祖父华问渠先生所留华家百年秘传酿酒技艺,终于使正宗华家回沙茅酒重现于世,重定品牌名为“华先生”。

2019年“华先生”与泓杉传播旗下刘泓笙企划团队达成战略合作,由刘泓笙企划全程企划代理“华先生”品牌市场运营。

酱香型白酒始于秦汉、盛于近代

现在酱香型白酒在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而关于酱香型白酒的起源则众说纷纭,有酱酒企业把酱酒的起源追溯到了秦汉时期,但有人的研究表示不认同,虽然众说纷纭,但真相却只有一个:越往后越接近现代的酱香,早期的是传说、雏形。因此,关于酱香型白酒的起源可以表述为:始于秦汉、熟于宋元、精于明清、盛于近代。

始于秦汉的说法来源于《史记》的记载,大致的情节是这样的:汉武帝时期,汉朝使臣唐蒙到广州出差,有幸在那边喝到了仁怀地区产的酒,叫“枸酱酒”,感觉味道不错。后来汉武帝到地方考察,唐蒙就故意绕路,把汉武帝引到了仁怀地区,汉武帝喝到了枸酱酒,感觉味道确实不错,盛赞“甘美之”。这个故事现在被茅台镇当地的很多酱酒品牌反复宣传,已经成为几乎家喻户晓的典故了,于是成为酱酒最早的起源之说。

但是仍有学者认为,虽然汉武帝“甘美之”的传说有史料证明,且在地理、文化等方面都符合酱酒起源的基本概况,但是当时的生产工艺,酿酒技术等仍然非常落后,“枸酱酒”从生产到成品,在色泽、口感、成分等多方面都不够精致,即便味道独特,但与现代意义上的酱香白酒仍然差距很远,因此被称为“甘美之”的枸酱酒可能在当时是“好酒”,但只能作为酱酒起源的一个传说。

2011年茅台镇古镇酒业出土六个方形石窖,被考古专家鉴定为南宋晚期的文物。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宋元时期,有一个“榷酒制度”出现,榷酒制度即官府掌控酿酒,当时的酒坊也叫官窑。官府的参与,让酿酒在技术、工艺、质量等多方面都产生了进步,元代时就已经有了蒸馏白酒的记载。

到了明清时期,我们现代所熟知的酱香白酒重要酿造工艺中的“回沙工艺”已经形成,这时候仁怀地区的白酒已经非常接近今天的酱香白酒了。在历史中我们都学过,明清时期我国已经开始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手工业和商业往来开始频繁。赤水河作为仁怀地区的重要水道,将外地的食盐运进了黔北地区,同时,将产自仁怀地区的酱香白酒带到了全国。

从历史到如今,茅台镇上已经先后诞生了众多酱香白酒品牌,在现代化的今天,即使机械化技术飞速发展,那些酱酒老厂仍然恪守着“12987”的传统工艺,把每一滴酒走做到极致,这既是酿酒人的匠心和良心,更是民族企业的守正和创新。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