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南京市委发布《关于深化创新名城建设提升创新首位度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措施》主要是强化了“六化”导向,重点在市场化、高端化、国际化、融合化、集群化、法治化等方面,探索新的机制,形成新的支撑,打造更优创新生态,,《措施》提到,南京要打造“科创企业森林”。实施三年企业倍增计划,更大力度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要充分利用上海科创板,打造瞪羚企业等一批高成长性企业,对在科创板成功上市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0万元资助。。
南京科教资源集聚,优势非常明显:它拥有高等院校53所,“双一流”建设高校12所,综合实力仅次于北京、上海;在校大学生80余万人,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超过1100人,居全国第一;50余家部属科研院所落户于此,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家、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9家,数量也仅次于京沪。
近年来,南京加快打造创新名城,发挥科教优势。2017年年底,南京正式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121”战略,提出了全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这一愿景和目标。其后2018年南京市委1号文《关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发布,提出了10条政策措施。2019年市委《措施》文件,是2018年市委一号文的延续升华互补,具有持续性。
南京市副市长蒋跃建介绍,2019年市委一号文则更多引导性的政策工具,比如支持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提出重大前沿技术需求并组织联合攻关等,这就是扶持导向。
《措施》提出,将高质量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支持新型研发机构聘用职业经理人,对被聘用的职业经理人,根据绩效由国有平台持股部分产生的效益进行奖励。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各参与方协商确定持股比例。
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一年,南京通过建设以科教单位为主的人才团队持大股的新型研发机构,加快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成功签约建设新型研发机构208家、完成市级备案108家。今年在继续推动科教单位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型研发机构组建模式,就是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新型研发机构。
同时,南京将促进校地深度融合。鼓励校校、校所、校企间在优势学科群建设、人才培养、科研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在宁科教资源整合、优势叠加、创新协同。
上海证券交易所将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助力科技企业走向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消息出来后,科创板已成为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之一。各地也在积极备战科创板。对科教资源十分雄厚的南京来说,能否抓住科创板的机遇十分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