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建科IPO:过度募资迹象显著 主营乏力、科研优势未显或成障碍
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3日,2014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11月终止挂牌。至今合计5次提交招股书,2次获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反馈的问题多达数十项,IPO之路难言顺
北京盈建科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3日,2014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2017年11月终止挂牌。至今合计5次提交招股书,2次获证监会的反馈意见,反馈的问题多达数十项,IPO之路难言顺利。盈建科主营业务为建筑结构设计软件的开发、销售及相关技术服务,是一家专业为建筑设计行业提供覆盖建模、计算、设计、出图全设计流程综合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盈建科此次在创业板公开发行不超过1413万股新股,占发行后股本的25.01%。拟募集资金分别用于建筑信息模型(BIM)自主平台软件系统研发项目、桥梁设计软件继续研发项目、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营销及服务网络扩建项目及补充运营资金中。公司自2010年设立以来,总共推出了2次大版本升级,一次是在2019年5月20日,一次则是在2020年5月。
成长空间有隐忧
公司在业绩不断增长的同时,净利润同比增速是在不断下滑中。公司营收和业绩在报告期内(2017年至2019年)一直是持续增长的。其中,营业收入分别实现了1.09亿元、1.39亿元和1.72亿元,同比增长35.27%、28.23%和23.23%;归母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实现了3813万元、5176万元和6588万元,同比增长46.88%、35.73%和27.28%。
购数据涉嫌财务造假 采购数据存在疑点
盈建科2019年的应付款项情况,其应付账款共515.74万元,较上一年新增了113.47万元,这意味着,当年的采购总额有一部分是靠现金支付来完成的,另外一部分则先计入了应付账款中。然而,若将应付账款的新增金额113.47万元与现金支出-246.35万元相勾稽,则结果为-132.88万元,难道其当年采购总额为-132.88万元?显然这一逻辑是有问题的,毕竟公司当年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就已经有40.35万元了,采购数据涉嫌财务造假。
若查看盈建科2019年的应付款项情况,其应付账款共515.74万元,较上一年新增了113.47万元,这意味着,当年的采购总额有一部分是靠现金支付来完成的,另外一部分则先计入了应付账款中。然而,若将应付账款的新增金额113.47万元与现金支出-246.35万元相勾稽,则结果为-132.88万元,难道其当年采购总额为-132.88万元?显然这一逻辑是有问题的,毕竟公司当年向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就已经有40.35万元了。
截至2019年末,盈建科总资产为2.2亿元,在IPO企业中规模较小。规模虽小,但盈建科的资产大部分由流动性最好的货币资金构成,2019年末,其货币资金为1.7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达77.27%,资金十分充足,符合软件企业的特征。
截至2019年末,盈建科的资产负债率仅为15.10%,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6.52和6.52,且无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带息负债。可见,该公司资产结构十分健康,财务风险基本可忽略不计,谈何抵御财务风险?
核心研发能力并不具优势
2017—2019年,盈建科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758.21万元、2168.76万元、2764.76万元,每年的研发费用与9000万元的计划投入资金相差较大。时代商学院认为,研发无法一蹴而就,突然加码多倍的研发投入恐难以被快速消化,该公司研发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值得商榷。作为一家靠研发、靠技术“吃饭”的公司,2017年至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1758.2万元、2168.76万元和2764.7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6.19%、15.57%和16.11%,
与此同时,其同行业可比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研发投入水平都比盈建科要高好几个百分点,比如2018年,可比公司中的斯维尔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虽然最低,但也有21.9%,这一数据比盈建科的15.57%要高出约5个百分点;2019年,斯维尔研发投入比例达到了20.79%,而盈建科同期只有16.11%。由此可见,可比公司中研发投入比例最低的公司尚且比盈建科还要高出许多,更别提研发投入占比约为30%的广联达(建筑软件类上市公司)与公司的差距了。作为一家以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在研发投入上还如此不太“走心”,显然也是令人担忧的。
然而细看盈建科的研发能力,以及其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情况可发现,其研发核心竞争力似乎并不太占优势,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远远不及同行业公司的平均水平。此外,盈建科的货币资金占资产比例尤其高,其资金分配是否合理也让人怀疑,与此同时,采购方面的相关数据也存在矛盾,需要公司进一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