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在《中国金融》杂志撰文指出,房地产泡沫危害越来越大。从2016年以来的居民消费、制造业投资、居民按揭贷款、企业房地产抵押融资等指标看,房地产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的负面影响已越来越大。
不久前,经济参考报头版评论称,经济发展不可走“经济房地产化”老路。房地产发展会带来经济的增长,但一个国家的经济不是房地产独大就可以发展的,一味地推高房价,扩张房地产业,只会增加房地产泡沫,降低中国经济的发展潜能。同时,经济日报也发表评论表示,不要迷信房地产对经济拉动作用。在当前宏观杠杆率偏高的情况下,寄望于房地产市场再度担起稳增长重任,无异于饮鸩止渴。
你可能觉得过去10年都是这么过来的啊,正因为是这样过来的,所以才要改才要变。官媒屡屡强调我们不能再继续走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房地产的老路,必须破除迷信房地产的困局,这也就意味着房子是用来住的而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将会更加贯彻执行,房子回归居住属性,房地产的传统支柱地位必须重新审视和引导。
实际上从房住不炒定位公布那一刻起,国家就做好了准备,往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是在大家还不理解或者早就习以为常的认知中默默颠覆的,如果你还不信,不信你看看更高的决策层是怎么说的。
最近的讲话中不断强调,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稳定。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在谈到防范经济领域重大风险时,大段谈到了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并谈到了政策出台对金融市场影响的评估。“要稳妥实施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方案。要加强市场心理分析,做好政策出台对金融市场影响的评估,善于引导预期。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
无论是此前的党媒还是这次的讲话,无不都是在向我们释放新的楼市信号,我们所处的环境已经不一样,此前的纵容已经暴露了市场风险,当然只要主动调控,可能会实现软着陆。由此可见,房地产已经被列为重大风险之一,需要加强防范和正确引导。
改是必须的,因为不变肯定不行,但改起来难也是必然的。无论怎么改,都将与普通老百姓有关。我们需要从中领略到未来市场趋势和走向,需要从中感受时代的变化。最重要的是国家层面已经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这就是好事。有了决心和力度,不怕不能给老百姓带来福音。
1、泡沫问题不再回避而是正面应对。这就是最大的进步,如果还像那些专家似的藏着掖着,那才是最大的问题。经济日报表示,只要未来居民收入的涨幅长期超过房价涨幅,不断降低房价收入比,通过“挤泡沫”而非“刺破泡沫”方式,就能实现我国房地产市场“软着陆”。
![]() |
2、经济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将有所改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别看依赖容易,戒掉却很难。所以,一时半会完全摆脱很难,但那些专家打着房地产能拯救经济的旗号再次呼吁救市,恐怕要落空了。经济日报一句“房地产行业的作用也被无限放大”很解气,这是对未来房地产的一个新的认识,试想一下,如果所有人把所有钱都用在了买房上,还有什么能力去消费呢?
3、房地产最大的风险还在于大家依然沉浸在快速路上无法走出。这个是最可怕的,你不相信未来没关系,但如果依然沉浸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那个漩涡中,你认识如果不能跟上形势或者还是单方面完全不相信楼市有风险那才是最大的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