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停滞不前 踩雷不断,嘉实基金怎么了?
嘉实基金成立于1999年3月25日,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基金公司之一。不管是总资产净值还是非货币规模排名,在国内头部基金中一直都处于前五的位置,随着以工银瑞信、建信基金、中银基
嘉实基金成立于1999年3月25日,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基金公司之一。不管是总资产净值还是非货币规模排名,在国内头部基金中一直都处于前五的位置,随着以工银瑞信、建信基金、中银基金为代表的银行系基金,以及天弘基金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还有易方达、广发基金的崛起,那些占有先发优势的基金公司,逐渐退出中国顶级基金公司行列,有的从此退出第一梯队,例如大成基金。有的早已没落,又如长盛基金。中国的基金业版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对于老牌基金公司嘉实基金来说,虽然2020年基金净资产再创新高,规模更是突破了6,000亿元,排名在公募基金中稳居TOP10之内。而在这份靓丽成绩的背后,隐藏着诸多隐忧。不管是总资产净值还是非货币规模排名,在国内头部基金中一直都处于前五的位置,直到2016年态势发生改变。根据过往数据,嘉实基金的混合型基金净资产在2017年达到了最高峰1,199.09亿元,经过2018年熊市打击后一厥不振,规模不断下降。从嘉实基金2010-2019年的总资产排名和非货币排名中,可以看出,嘉实基金从1999年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一直都占据着头部基金前五的位置。这种长期霸占基金业TOP5的态势,在2016年出现了变化,当年年末嘉实基金首次被挤出总资产净值TOP5的位置,仅列第八位。此后逐年往后退,甚至2018年仅排在第十位,差一点被挤出第一梯队。
这些年,嘉实基金在资管规模上虽然一年一个台阶,资管规模更是破了6,000多亿元,但一边是近年来资管规模突飞猛进,尤其是2019年牛市时狂发基金,借助2019年这波结构性牛市,嘉实基金在2019年狂发了35只基金。与货币基金大放异彩相对应的却是权益产品的增长乏力,尤其是混合型基金的一蹶不振。2019年,嘉实基金的总资产净值排名回升到第七位,但仍然处于TOP5之外。
12只基金今年净值增长率为负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业绩是安身立命之本。剔除2020年刚成立的基金,截至2020年8月5日,还有21只(份额分拆统计,下同)权益类基金的成立至今复权净值增长率小于10%,2只基金成立至今的净值增长率为负,12只基金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为负。
两成基金规模低于一亿元呈“迷你化”
截至2020年6月30日,嘉实基金共有191只基金,净资产总额有6,192.35亿元。嘉实基金共有39只基金(份额合并统计,下同)净资产在一亿元以下,而这其中又有14只基金的净资产在5,000万元以下。规模在一亿元以下的迷你基金占比达到了20%。也就是说,嘉实基金每发5只基金,就会出现一只迷你基金,这个比例相当高。之所以出现迷你基金众多,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这些迷你基金多数属于机构定制基金。
嘉实基金踩雷不断,风控治理或存缺失
嘉实基金这几年在资本市场上踩雷不断,损失惨重,给基金投资者造成重大损失,嘉实基金的风控体系还有待于加强。基金公司踩雷的另外一种方式,是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嘉实基金参与新纶科技的定向增发,就遇到这种窘境。如果以定增股解禁当日的股价计算的话,嘉实基金的解禁当天的浮亏额已经达到了1,878.38万元,亏损已经过半了。嘉实基金在新纶科技上损失惨重。这不是嘉实基金第一次在定增上踩雷,在2017年参与乐视网的定增上,嘉实基金就已经是吃尽苦头。嘉实基金等众多机构参与到乐视网的定增,是对乐视网的未来过于乐观,高估了其发展前景,只是乐视网的表现狠狠地“打脸”了这些机构投资者。
权益停滞不前,非货币排名大幅下降,基金业绩欠佳,规模迷你化严重,踩雷不断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都在考验着新任总经理经雷的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