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石基金产品开始沦为“迷你基”,新发频现失意
8月6日,凯石基金旗下凯石淳行业精选、凯石源混合、凯石湛混合基金,都发布了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接连2则产品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将凯石基金推上
8月6日,凯石基金旗下凯石淳行业精选、凯石源混合、凯石湛混合基金,都发布了基金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接连2则产品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提示性公告将凯石基金推上风口浪尖,根据规定,若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相同情况,2只基金将面临清盘的结局。基金产品迷你化、新基金募集失败……作为中国一家“私转公”的基金管理公司,凯石基金在三年多的经营后,给出的成绩单让人忧心。
据公开资料显示,凯石是“专线”,以“公开发行制度,”基金公司的基金。2017年3月3日,中国证监会官方网站公示的信息,批准成立的凯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100万元注册资本,公司经营基金募集,基金销售,资产管理等方面的范围。事实上,作为业内首家全自然人持股“私转公”的基金公司,凯石基金自2017年5月成立以来就备受关注。公司自成立以来,在管理蒋介石基金稳步增长,但并不总是到$ 1.4十亿下位于公募基金的后段管理突破。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凯石淳行业精选混合和凯石湛混合的基金资产净值约为1552.59万元和2876.81万元,分别较2019年末的7693.38万元和12159.43万元,下降79.82%和76.34%。
对于上述产品规模明显缩水的情况,凯石基金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8月6日披露的相关公告仅为依据基金合同而公布的“提示性公告”,而非“清盘公告”。目前两只基金运作一切正常,公司会继续谨慎勤勉地运营产品,并积极与渠道及机构客户沟通持续营销。后续的投资运作及信息披露,会继续严格按照基金合同约定进行,切实维护投资者利益。今后,在新产品的研发上,公司会更加注重前期调研,不断满足客户多元化的投资需求。
无独有偶,目前行业中的6家“私转公”基金公司——鹏扬基金、博道基金、朱雀基金、同泰基金、弘毅远方基金和凯石基金之中,鹏扬基金一季度末规模已经达到近500亿元,博道基金的规模则已经超过70亿元,其余几家则多在十几亿至二十亿元的规模徘徊,上攻无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凯石基金面临的困境,也正是行业马太效应下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的困境。作为头部机构,渠道资源丰富,投研实力强,吸金能力也愈发强大。而中小型机构方面,若缺乏业绩表现和特色业务,则也容易使得投资者和客户进一步流失。
展望未来,中小型公司若能够从业绩、渠道、品牌效应等各方面持续加强并完善,则有望在后期实现逆势突围。同时,也可以专注于某一方向打造特色产品,例如专攻科技主题产品、中小盘产品,或深耕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