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观察 > 基金 > “迷你基金”何去何从: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迷你基金”何去何从:行业马太效应加剧

基金2020-08-25 1700来源:互联网
在A股市场赚钱效应带动下,基金发行持续火热、爆款基金频频出现,市场上更是出现了不少一日售罄的爆款产品,今年以来新成立的1584只基金中,“日光基”数量达113只。“迷你基金”
在A股市场赚钱效应带动下,基金发行持续火热、爆款基金频频出现,市场上更是出现了不少一日售罄的爆款产品,今年以来新成立的1584只基金中,“日光基”数量达113只。“迷你基金”大量存在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不少“迷你基金”的规模长期徘徊在清盘线附近,最终只能无奈地主动或被动清盘。据统计,截至二季度,除发起式产品外,规模不足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仍多达509只(份额合并计算),较2019年末增加了100只,在同期全市场6912只产品中,占比达7.36%。
 
截至6月底,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16.9万亿元,较2019年末的14.77万亿元大增2.13万亿元。然而,在规模整体提升的同时,行业马太效应却越发明显。
 
导致“迷你基金”出现的主要原因:基金业绩较差、产品设计落后导致资金大量流出,逐步迷你化;另一方面,部分产品定位不清晰,缺乏自身特色,风口过后自然被市场所淘汰。
 
“迷你基金”数量居高不下
今年以来,“迷你基金”正加快出清。8月22日,南方基金发布公告称,南方卓享绝对收益策略定期开放混合发起式基金自8月22日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程序。8月18日,泰达宏利基金也发布了类似公告,宣布旗下泰达宏利睿选稳健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净值自2020年5月22日起已连续6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进入清算程序。,“迷你基金”已成为困扰基金公司和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迷你基金”不利于投资运作,或损害份额持有人利益。同时,基金公司后续申报新产品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截至8月24日,今年以来共有181只基金先后清盘,与去年同期的139只相比,增加了42只。“迷你基金会增加基金公司的管理成本,有些基金甚至是亏钱运作,同时也会影响公司后续产品的申报,所以未来‘迷你基金’清盘退市肯定会成为常态。
 
“发得多、清得多”是一位公募资深人士对公募行业现状的描述。在市场行情没有重大变化、入市资金没有快速大量增加的情况下,整个行业强力发行新基金,最终只会使得全市场基金的平均规模越来越小。而头部公司、爆款基金、明星基金经理产生的虹吸效应,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马太效应。
 
探索“迷你基金”解决之道
对于“迷你基金”这一行业难题,基金公司有何解决之道?
沪上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首先,基金公司可以通过大力开展持续营销,加强与投资者沟通,努力做大规模。其次,基金公司可先用自有资金申购,避免基金清盘,再通过调整投资策略、投资范围等方式,使其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和投资者需求,吸引更多资金申购。最后,选择清盘,及时止损,保障投资者权益。
基金公司正在采取多种方式加速处理“迷你基金”,清盘趋于常态化,这也被视作公募行业的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公募基金行业的优胜劣汰仍将继续,而基金公司在设计上报产品时就应该考虑产品的永续性,从源头上提升产品布局的有效性。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