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权益市场火热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多家险企也纷纷入局,设立基金公司,其中不乏取得优秀成绩者。比如进场最早的国寿安保,在管规模从2016年时的500亿,增长至目前的2391.02亿元。
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10月,是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安保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澳大利亚)共同出资设立的专业理财机构,是中国保险业成立的首家基金管理公司。
固收类获重视,机构投资者占比高
这家基金公司的风格和其大股东一脉相承,重在一个稳健。截至目前其资产规模(全部)2391.02亿元,资产规模|(固收类)2045.83亿元,占比超过85%。
数据显示,目前其旗下共有118只基金,相比2014年4只基金净资产规模为180.52亿元,2019年旗下共有53只基金净资产规模1743.64亿元等,可以看出其净资产规模在迅速增长。
目前国寿安保旗下拥有混合型基金51只规模合计245.95亿元,债券型基金40只规模合计1048.45亿元,股票型基金数量13只规模合计99.24亿元,货币型14只规模合计997.38亿元。
总的来说,固收类基金占比较大,顺应市场的趋势和投资者的诉求非常明显。
事实上,除了国寿安保,国联安基金、平安基金、太平基金等保险系基金公司,大部分固收产品都占主要地位。以太平基金为例,截至一季度末其净资产规模为3706.88亿元,而股票占净比只有7.56%,债券和现金占比则分别达到了71.34%和13.76%。另外,这些公司有一个相似点,就是旗下基金中机构投资者占比较高。
截至2020年末,国寿安保的基金机构持有1,246.78亿份,占总份额的70.92%,个人投资者持有766.74亿份,占总份额的29.08%。其中,国寿安保安康纯债债券、国寿安保添利货币B、国寿安保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三只规模最大的基金,其机构投资者比例均为100%。
固收类产品对投资人来说较为稳健,是从大类资产配置的角度出发,通过股票和债券之间的“跷跷板”关系,争取为客户带来绝对收益,通过正确的资产配置,控制产品波动率,提供比单纯的债券产品更高的预期回报率。国寿安保基金经理黄力指出,2021年大概率会出现信用收紧,而货币相对稳定的政策组合,结合当前的债券收益率水平来看,债券资产的投资机会相对更加确定,而权益资产主要是结构性机会,适合“固收+”策略产品的投资布局。
老将中流砥柱,新基掌门人业绩具备十余年投资研究经历
资料显示,目前国寿安保基金公司旗下一共有经理23人,管理着118只基金,相当于平均每名基金经理管理5.13只基金。
其中老将张琦管理年限已经超10年,为资历最老的基金经理。公开资料显示,张琦于2005年1月至2015年5月任职中银基金,先后担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和基金经理等。2015年6月加入国寿安保基金,现任国寿安保基金股票投资总监、股票投资部总监。
张琦现任管理基金数为8只(份额合并统计),在管基金规模25.93亿元。其管理的国寿安保智慧生活股票任职至今,任职回报110.52%,年化回报19.6%。
而张琦任职期间最佳基金回报为189.10%。据公告显示,4月13日张琦离职国寿安保研究精选混合A、国寿安保研究精选混合C两只基金。
值得关注的是,近日国寿安保基金又推出了一只新基金,为国寿安保稳安混合型基金(以下简称“国寿安保尊庆6个月持有期债券A”),由黄力、吴坚共同担任基金经理。
资料显示,黄力自2010年起任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研究员,从事债券投资、研究、交易等工作。2013年加入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吴坚是国寿安保基金权益投资的明星基金经理,具备14年的投资研究经历,目前是三只“稳系列”基金——国寿安保稳泰、国寿安保稳荣、国寿安保稳诚的基金经理。
根据银河证券和基金定期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末,8只“稳”系列“固收+”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均超过7%,8只产品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算术平均值为9.44%。2020年,8只产品当年收益率都在16.49%以上,最高达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