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观察 > 宏观 > 蚂蚁金服决战To B开放,To B服务的一次加速进化

蚂蚁金服决战To B开放,To B服务的一次加速进化

宏观2019-01-06 67来源:互联网
“轻金融”谈及2019年金融科技开放的时候,刘伟光提出了打造“两大新型生态”的构想,而这一计划可能会在2019年春天落地。蚂蚁金服在金融科技开放上动作频频,也是金融科技To B服务的一次

“再过十年,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将变成数据型驱动或者软件型驱动的公司。”作出这一判断的人是刘伟光。这一判断并不夸张。对于多数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一场“存亡战”。这其中,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更为迫切。

作为蚂蚁金服副总裁,刘伟光致力于推动蚂蚁金融科技的开放与生态建设。而如何把金融科技能力开放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蚂蚁金服已经探索出了新的路径。2019年1月4日,在上海举行的蚂蚁金服ATEC城市峰会上,蚂蚁金服金融科技开放的脚步开始清晰起来:蚂蚁区块链发布“双链通”、蚂蚁金服移动开发平台mPaaS升级到3.0版本。

在对“轻金融”谈及2019年金融科技开放的时候,刘伟光提出了打造“两大新型生态”的构想,而这一计划可能会在2019年春天落地。蚂蚁金服在金融科技开放上动作频频,也是金融科技To B服务的一次加速进化。

数字银行“破局者”

 

无论是国有大行还是中小银行,都在积极布局数字化转型。银行正在从一个“物理的地方”,变成一种随时、随地、随需、“永远在线”的服务。刘伟光预计,2020年内,将有超过50%的银行会完成新一代架构改造,迎接全面的数字金融时代。同时,“数据资产”将成为银行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从现有的“流程银行”转变为“数据银行”。

这其中,中小银行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一组数字足以说明:“84%的中小银行失去客户基础和数据;64%的年轻客户流失;48%的存款理财化造成资金成本升高;40%的小微贷款业务被冲击;36%的理财资管业务被第三方争夺等。”银行要推动数字化,科技投入必不可少。麦肯锡一份报告指出,国际领先的外资银行平均每年投入税前利润的17%~20%用于数字化转型和创新。

 相比之下,国内银行的投入仅仅占利润的1%~3%,中小银行在金融科技上的投入更是相形见绌。“各家银行纷纷在做开放银行、数字银行,我们30多家的小微银行也面临这样的压力,数字化转型对于我们是势在必行。”稠州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程杰在蚂蚁金服ATEC城市峰会上表示。

程杰认为,数字银行是在银行建立一个数据大脑,在所有业务领域实现数字驱动。其中数据资产化、决策数字化、业务线上化以及流程敏捷化是四大重要的方面。蚂蚁金融科技给出的数字银行的解决方案,是推动银行建立新一代数字银行“操作系统”,打造三大数字化核心能力:最佳客户体验、敏捷型业务和生态开放能力。

刘伟光认为,数字化转型不是靠一个云计算项目、一个大数据项目就完成的,它是组织、文化、管理、考核、KPI等全方位的转型;对于银行而言,数字化转型也不是一个科技部门的战略,而是银行管理层、全行业战略的转型。这一解决方案也是蚂蚁金融科技开放的重要板块。蚂蚁金服通过将自身最佳实践的“金融敏捷中心”进行全面开放,使得金融机构像搭积木一样调用平台上的业务组件来编排业务模块,创新业务就这样“乐高式”地搭建。数字化成熟度高的银行将率先完成“乐高式银行”,通过各移动端渠道服务客户,实现围绕场景金融打造的业务运营平台目标。

蚂蚁金融科技移动智慧银行业务架构

 

在破局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中,蚂蚁金服也有不少精彩的案例。

  • 例如,广发银行引入蚂蚁金服移动开发平台mPaaS构建新一代信用卡“发现精彩”App和手机银行两大App,让APP启动时间降低了近70%。2018年9月,广发手机银行客户数已突破3000万,年复合增长率超90%;

  • 一年多时间助力南京银行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路径转型;

  • 西安银行对手机银行进行架构升级,实现手机银行由传统移动渠道向移动金融开放平台的转变,开展以移动化、数据化、平台化、场景化、智能化的数字化银行转型实践。



     

2019年,被认为是金融科技商业应用的重要一年,对ToB市场的争夺也将白热化,蚂蚁的金融科技开放亦存在挑战。程杰指出,蚂蚁金融科技开放存在三大挑战:一是从金融机构面临云和数字化过程来看,蚂蚁金融科技各类产品都必须产品化;二是蚂蚁原来根植于阿里体系,如今开放要跳到银行等金融体系,必须要在大批量的基础上支持个性化定制;三是蚂蚁能够把科技能力以普惠方式输出之后,才能够把蛋糕做大。

面对产品化的挑战,曾供职EMC、甲骨文等公司、创建Exadata大中国区的产品事业部、创建Pivotal软件大中华区分公司、深耕企业软件市场多年的刘伟光深有体会,相较于这些软件公司有标准产品化流程,在蚂蚁金融科技从内向外的过程中,如何构建产品化体系是第一个挑战。“我们成立专门的部门来把产品进行孵化,包括服务、产品的标准能力,2018年已经开始发力合作了。希望未来的技术能够学习IOE的标准能力,把我们的技术产品真正从内容型变成一个商品化、标准化的产品。”刘伟光告诉“轻金融”。

 

要解决这些挑战,蚂蚁金融科技计划在2019年落地两大新型生态。

第一大生态是ISV生态。将蚂蚁的技术与ISV(IndependentSoftware Vendors ,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应用结合在一起建立一个生态,蚂蚁的技术提供助力。

第二大生态是面向机构客户的生态。通过蚂蚁金融科技的开放能够盘活银行等机构用户的粘性。其中蚂蚁金服的小程序“要打一场仗”,助力银行金融科技能力和业务的提升。

可以发现,蚂蚁的金融科技早已超越了传统单纯技术产品输出的概念,而是让金融机构从技术、数据、业务,到组织、规划、最佳实践等全面系统化地提升数字化敏捷能力。这是蚂蚁金融科技在探索一条新的开放路径:不是单纯的把金融科技包装成一个产品、一套解决方案给到客户,而是去推动“生态”建设。

 

在这个巨大的开放生态中,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形成生态开放市场,让各种创新想法、各个行业开发者都可以调用和消费银行的技术能力、业务组件、数据资产,形成以银行为核心的多样化的场景金融形态。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