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财经观察 > 新金融 > P2P的Alpha和Beta策略与国运2018

P2P的Alpha和Beta策略与国运2018

新金融2018-12-14 87来源:互联网
01 人们总是在悲观的时候特别悲观,乐观的时候特别乐观。 有很多投资人在这个时间段也是特别悲观,观点甚至称得上是极端。 道人其实一直坚定地看好P2P,只是不看好大多数平台而
01
 
人们总是在悲观的时候特别悲观,乐观的时候特别乐观。
 
有很多投资人在这个时间段也是特别悲观,观点甚至称得上是极端。
 
道人其实一直坚定地看好P2P,只是不看好大多数平台而已。姑且不论假标,它们的风控真的很烂。
 
最近一个观点越来越盛行:P2P投资的风险与收益极不对称,为了10个点的收益而冒着本金全部损失的风险。
 
道人想反问一句:真的吗?10个点活着的一线平台都不在少数,投这些平台是冒着本金全部损失的风险?
 
还有一个盛行的观点:P2P的投资性价比越来越低。
 
这里道人可能会唱反调,其实是大家的期望值太高了,也是最近的一个思考。
 
P2P自诞生起,尤其是在2013年和2014年,收益达到30%-40%都不是问题,到了2015年还能达到20%,16年是15%,17年是12%。
 
今年6月以前,每年都要投资人说因收益下降而逃离P2P,但从行业数据来看,P2P成交量和投资人数量却是一路走高。
 
那些说再见的P2P投资人,没有人挽留。
 
可是经历了七八月的雷潮,就连主流投资人都开始看衰和撤离P2P。
 
目前P2P的收益可以稳定在8%左右,相比其它股票、基金、私募等投资品种,投资性价比仍然不低。
 
当然这对于追求收益的投资人难以接受。可对于行业大部分资金集中在8%收益的一线平台而言,投资人已经用脚投了票。
 
私募安全吗?今年以来私募持续大面积暴雷,可这个行业做到了12.80万亿的规模,万亿规模的P2P只是个小学生。
 
股票基金如果真的能赚钱,其实也没必要投资金在P2P。
 
另外,不要拿银行理财和P2P比。道人实在听腻了银行理财和P2P收益相差无几的论调。
 
唯一与P2P投资性价比相提并论的只有信托,可是100万门槛将绝大多数人拒之门外。
 
诚然,P2P存在很多问题,但这个行业不比区块链和现金贷,还是有一批踏踏实实践行普惠金融的平台,不然最高监管层的态度不是规范而是取缔了。
 
随着合规备案的完成,平台的背景实力以及资产端质量会愈加凸显。而这个还待开拓的广阔市场,等待那些真正在风控上具有核心竞争力的P2P去摘取。
 
在未来的某一天,P2P会成为像股票和银行理财一般接受度和认可度的理财产品。
 
到了那一天,P2P已经变得相对安全,你还会觉得8%低吗?
 
说P2P投资性价比低,无非还是这个市场太乱罢了。
 
02
 
谈完P2P,道人还想聊聊投资领域中非常经典的阿尔法(α,alpha)和贝塔(β,beta)策略。
 
阿尔法策略:传统的基本面分析策略,偏重选股,依靠精选行业和个股来超越大盘,这主要依赖于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
 
贝塔策略:被动跟踪指数的策略,偏重择时,依靠准确地把握市场大势,准确择时来获得超越大盘的收益。
 
在基金中,基金策略带来的收益,即投资收益中超出市场收益的部分,称为阿尔法收益。
 
大盘上涨带来的收益,即市场收益,是由市场平均收益率乘以一个贝塔系数组成,称为贝塔收益。
 
现代金融理论认为,证券投资的额外收益率可以看做两部分之和。第一部分是和整个市场无关的,叫阿尔法;第二部分是整个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乘以一个贝塔系数。
 
市场中有一种说法:“阿尔法很贵,贝塔很便宜”。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阿尔法收益代表的是基金的策略可以至少部分“战胜”市场,所以这样的投资收益具有可持续性。
 
相反,贝塔收益是承担市场的风险所换来的,一旦市场出现新的变化,其收益将不一定能够得到复制,甚至会出现亏损。
 
所以在资本市场,阿尔法收益和贝塔收益的价值是不同的。
 
简单来说,贝塔收益易取,而投资中的阿尔法收益,则相当珍贵。因为获得阿尔法收益,靠的是投资人的真本事,而贝塔只是随大势。
 
人生的主要收益来自Beta,Alpha的作用很小。巴菲特号称从不看宏观,但其投资生涯中充满了Beta带来的“低价”机会。
 
股票如此,P2P也是如此。
 
2017年的一份P2P投资人调查显示,90%的投资人都是赚钱的,难道这90%的投资人都是合格投资人吗?不可能。
 
Beta策略的成功罢了。正是因为行业普涨,所以大家才看不上一线平台的低收益,追求12%、15%乃至18%的收益。
 
潮水退去,才明白Alpha的不易和珍贵。
 
当风险越极端,对Alpha的要求就越高,活下来的人就越少。
 
在唯结果论的投资人眼中,大V已“死”,晚“死”也是“死”,跟早“死”没有任何区别。
 
各种阴谋论也登场了。哪有那么多阴谋论,不过是技不如人罢了。
 
03
 
长者总说,一个人的命运啊,当然要靠自我奋斗,但也要考虑到历史行程。
 
用一句更通俗的话解释:人生是一场关于认识与运气的话题。努力勤奋保证下限,而运气和认知决定上限。
 
江南愤青也说过,过去三十年的赚钱逻辑证明:发财分主动和被动两种,绝大部分都被动赚钱。很多人赚的钱都不会超出当初买的一套用来结婚的房子。
 
当年不少到国外发展的顶级学子10多年后连中国的一套房子都买不起,而不少差一点留在国内的反而赚了钱。
 
当年选择加入阿里巴巴待到现在的也赚了钱,而选择加入易趣的名牌大学生今不知归处。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最近一篇《假如帝国的黄昏降临》刷屏,悲观时刻,唱空似乎特别容易引起共鸣。
 
2015年3月23日,在一年一度的对外国投资者推荐美国的美国投资峰会上,面对着心中充满对美国宏观经济与股市不确定性的外国投资者。股神巴菲特反问道,过去238年中,有谁看空美国并从中获益了呢?
 
在那次大会上,巴菲特不仅将自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成功归功于搭了美国经济和投资环境的顺风车。
 
正如饭统戴老板在《请爱我,2018》张教授被问到对这个国家和时代的前途怎么看,张教授的微信沉默了半天,最后发给戴老板一句带着双引号的话:
 
“我爱你不后悔,也尊重故事的结尾。”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