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新闻 > 要闻 > 全球电商老大在华失速:亚马逊宣布7月18日退出中国市场

全球电商老大在华失速:亚马逊宣布7月18日退出中国市场

要闻2019-04-18 194来源:互联网
4月18日消息,全球电商老大亚马逊已经正式通知商户: 从7月18日起将不再运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并停止向商户提供服务。亚马逊称正在调整在中国的销售业务,将继续投资和发展在中国
4月18日消息,全球电商老大亚马逊已经正式通知商户:
 
从7月18日起将不再运营中国国内市场业务并停止向商户提供服务。亚马逊称正在调整在中国的销售业务,将继续投资和发展在中国的亚马逊全球商店、全球销售、AWS、Kindle等内容。
 
一位亚马逊发言人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正在与卖家密切合作,确保顺利过渡,并继续提供最佳的客户体验。”
 
发言人还表示:“有意继续在中国以外地区的亚马逊网站销售商品的卖家,可以在亚马逊全球开店(Amazon Global Selling)项目运营。”

而此前,据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亚马逊计划在7月中旬之前,关闭其在中国的国内市场业务,重点放在其在中国销售海外商品和云服务的业务上。
 
这也就意味着,中国消费者不再能从中国本地第三方商家那里购买商品,但他们仍然可以通过亚马逊的全球商店从美国、英国、丹麦和日本订购商品。
 
此外,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亚马逊预计将在未来90天内关闭物流中心,并逐步减少对中国内销商户的支持。
 
不过,消息人士称,亚马逊在中国的客户仍可购买其Kindle电子阅读器和在线内容。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也将继续运营。
 
此前已有传闻
 
就在前一日的4月17日,关于亚马逊即将关闭中国区业务已悄然传开。
 
4月17日消息 据《媒体训练营》报道,近日有知情人士向其透露,亚马逊将在本周宣布退出中国,仅保留Kindle电子书和跨境贸易商业务。
 
彼时,亚马逊方面回应称,没有得到这方面的任何通知。
 
然而,记者在17日午间联系到亚马逊方面,亚马逊称仍需要内部核实相关消息。截至发稿,对于该消息是否为误传,亚马逊仍未给记者一个确切回复。
 
事实上,这一消息也并非空穴来风,今年以来亚马逊相关的种种动作已有迹象。2月,据《财经》杂志报道,网易考拉将合并亚马逊中国海外购业务,双方或采取换股方式。该交易由网易考拉主动发起并推进,于2018年年底签约。
 
就在1月底,业内也有传出关于网易考拉牵手亚马逊中国海外购业务的消息,不过彼时,该消息所传的是亚马逊中国计划收购网易考拉。
 
不过,无论双方谁占主动,最终的效果是,网易考拉负责中国区的跨境电商运营,亚马逊负责包括海外物流、海外选品等,可以认为亚马逊是网易考拉的海外供应商,或网易考拉是亚马逊在华运营商。
 
除了与网易考拉相互抱团之外,亚马逊也在持续关闭国内运营中心。据悉,亚马逊最早在中国拥有15个运营中心,目前只剩下SHA2(上海运营中心)和宁波、中国香港等几个保税仓,去年年底,亚马逊中国刚刚关闭了它的CAN4(广州运营中心);且亚马逊中国也不再为第三方国内卖家提供FBA服务(即亚马逊物流卖家服务)。
 
一切迹象均表明,这个国际电商巨头正在对中国市场的表现失去耐心。
 
亚马逊在华失速
 
作为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但凡进入一个市场,均野心勃勃。
 
例如,近年来,亚马逊在其他国家大举扩张,尤其是印度。目前亚马逊正与印度本土公司Flipkart争夺该市场的主导地位。
 
然而在中国,亚马逊罕见地失速了。
 
2004年,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收购了中国本土在线购物网站卓越网,开启了进军中国本土电商市场的步伐。2011年,亚马逊将其更名为亚马逊中国(Amazon China)。
 
由于中国本土电商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亚马逊在中国本土市场难以立足。根据艾瑞咨询数据表示,天猫和京东去年占据了中国市场81.9%的份额。
 
“他们退出,是因为它既不盈利,也不增长。”韦德布什证券(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迈克尔•帕赫特(Michael Pachter)表示,“中国国内的在线零售商拥有亚马逊无法匹敌的巨大优势。”
 
中国区的失利,与亚马逊僵硬的决策机制、或者说亚马逊的傲慢不无相关。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经谈道,亚马逊对于中国市场不够激进、投资不足、本土化不充分,此外,对于中国区团队并没有放手去经营,也是重要的原因。
 
一名亚马逊中国离职人士今年2月告诉记者,亚马逊中国的主导权很小,基本都是美国总部说了算。“大到战略方向,小到页面设计的功能,都需要总部审批。”
 
亦有多位亚马逊曾经的用户向记者吐槽,“亚马逊页面设置得还是偏欧美风格,体验也并不流畅,”一位用户表示,“在最开始使用亚马逊APP时,我选好商品之后,找了好久才找到在哪里下单,下单按钮特别不明显。”
 
此外,有用户称,早年亚马逊要求用户使用信用卡绑定支付,体验亦不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便捷支付方式。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