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王生物(000078,SZ)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其此前也在公告中披露,“高于70%的警戒线”,2015年~2018年,海王生物年末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83.21%、64.72%、79.05%、82.69%。
近年来,海王生物(000078,SZ)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其此前也在公告中披露,“高于70%的警戒线”,2015年~2018年,海王生物年末资产负债率分别达到83.21%、64.72%、79.05%、82.69%。
解决负债率过高的问题,当然是还债,优化负债结构。2019年伊始,海王生物“兵分多路”筹钱:一是发行公司债,拟公开发行总规模不超过10亿元(含10亿元)的公司债券;二是开展定增,向包括控股股东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王集团)在内不超过10名的投资者募资不超过25亿元;三是“帮扶”负债率高的子公司,拟引入投资者对部分子公司进行增资共计2.71亿元。
近几年来,海王生物的负债率,一直让投资者担忧。
2018年,海王生物在公告中坦诚,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不仅影响了公司再次债务融资的能力,也给公司造成高额的借款成本,使公司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
2018年末,海王生物资产总计411.27亿元,负债总计340.08亿元。
眼看着资产负债率达到82.69%,直逼2015年的负债率高峰,海王生物祭出“三板斧”。
海王生物去高负债的“第一板斧”是发行公司债。3月20日晚间,海王生物公告称,拟面向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总规模不超过10亿元(含10亿元)的公司债券,在获得证监会核准后,可一次发行或分期发行。同样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或偿还公司债务。
相对于340余亿元的总负债,10亿元远远不够,约一周后,海王生物就公告称,拟引入投资方明汇智融对部分子公司进行增资共计2.71亿元,增资对象包括河南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海王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统计发现,2018年,这三家标的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74.14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3.07亿元,约占上市公司对应数据的45.4%、74%。占比较大。
不到半个月以后,海王生物挥出了“第三把斧”,这也是2016年已试验“可行”的路数。
4月11日晚间,海王生物披露拟定增募资25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定增对象为包括公司控股股东海王集团在内的不超过10名特定投资者。其中,控股股东海王集团拟认购金额为1亿元至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海王生物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似乎也引起了员工的“关心”。海王生物在3月底宣布引入的投资者明汇智融,其仅有的2名合伙人,与海王生物股权激励对象姓名一致。明汇智融两名股东分别是:张如萍、钟可欣,均为公司核心骨干人员。两人分别在2018年买入过海王生物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