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烟草总公司的“长子嫡孙”中烟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烟香港”)8天后将在港股市场上市。背后大树的中烟香港已经获得热烈的反响——其获得散户超额认购逾
作为中国烟草总公司的“长子嫡孙”中烟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烟香港”)8天后将在港股市场上市。背后大树的中烟香港已经获得热烈的反响——其获得散户超额认购逾100倍!
但在机构群里,对于中烟香港,投资者的分歧其实不小。
散户追捧
早些时候,有媒体报道称,中烟国际港股IPO定价落在3.88至4.88港元招股区间高端,散户超额认购逾100倍。
这个倍数超过了去年7月奔赴香港“战场”的小米,当时小米超额认购约9.5倍。
此外,中烟香港还打破了以往港股IPO“基石投资者”的套路。本次发行没有安排基石投资者。
其上市进程也是神速。中烟香港搭上了去年申报的末班车——2018年12月31日,它向香港交易所递交了一份拟募资1亿-2亿美元的IPO材料。到了今年5月24日,它就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预期于6月12日主板挂牌,联席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及招商证券国际。
背靠大山
2018年,中国烟草总公司的税前利润破万亿元。同期,腾讯税前盈利为787.2亿元。即中国烟草总公司的净利润约等于11个腾讯。
此外,它还是低调的纳税大户。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布的信息,2018年,其上缴国家财政总额10000.8亿元,这也是中国烟草继2014年以来,已经连续5年税利总额突破万亿大关,每年上缴财政的金额都超过了万亿元。
“中转站”角色
资料显示,作为中国烟草的全资子公司的中烟香港,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主要负责资本运作和国际业务拓展的烟草境外平台,承担总公司的管理及运营工作。换句话来说,它就是中国烟草对外对内烟草贸易的“中转站”。
从公布的招股书来看,中烟香港主营业务分为以下四块:
1、烟草类产品进口业务:从世界各地的原产国或地区(巴西、美国、阿根廷等)采购烟草类产品后向中烟国际出售,以转售中国烟草制造商;
2、烟草类产品出口业务:自进出口公司或工业公司采购烟草类产品售往东南亚、台湾、香港及澳门;
3、卷烟出口业务:独家经营将中国卷烟出口至免税店以及卷烟批发商;
4、新型烟草制品出口业务:自工业公司采购新型烟草制品,并售于除中国以外的零售商及批发商。
但这样看上去优质且具竞争力的公司,在港股市场可能依然有所争议。引发争议的是其主营业务。
根据中烟香港招股书显示,中烟香港的烟叶类产品进口业务收入占据着其公司收入的最大比重。过去几年的对应占比达到68.1%,64.4%,70.3%,71.3%和74.8%,比重逐年增加。
而目前,全球市场的机构投资者都在逐步纳入所谓“社会责任投资”的理念,其基本含义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应将环境责任、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责任纳入投资评估。
根据一些资料,开幕前全球一半以上的公募资管资产,纳入了ESG或责任投资的理念。而诸如烟草、博彩、武器制造等行业被认为有一定社会非正面性,而被不少采纳上述理念的机构“拒之门外”。
此外,致富证券研究部则表示,公司的业务及财务表现高度依赖于中国现行的国家烟草专卖制度。若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发生变化,可能令公司经营业绩受到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