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新闻 > 要闻 > 小红书被下架:屡陷质疑与争议,未来空间在哪?

小红书被下架:屡陷质疑与争议,未来空间在哪?

要闻2019-08-01 1690来源:互联网
最近,“网易云音乐”因为在陌生人社交领域的试水涉嫌“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淫秽色情内容”而被下架,今天就听说大火的“小红书”也被下架了。
最近,“网易云音乐”因为在陌生人社交领域的试水涉嫌“传播历史虚无主义、淫秽色情内容”而被下架,今天就听说大火的“小红书”也被下架了。
 
小红书APP在最近几天陆续从各大应用商店中下架,在安卓平台上的主流应用平台已全部下架,目前只有Apple Store上还能搜索和下载小红书APP,但据传,苹果应用商店离下架小红书也不远了。
虽然截止到目前为止,小红书被下架的原因尚无定论,下架的具体期限也无从知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过去一段时间里深陷“种草笔记灰产”、“假货”、“烟草软文”等负面新闻的小红书正继续着它“前所未有”的危机。
 
种草笔记灰产事件
 
几个月前小红书受到舆论普遍抨击的“种草笔记灰产”事件,可谓是打开了小红书的“潘多拉之盒”,从此之后关于小红书的种种“深扒”就完全停不下来了。
 
回看那次小红书被广泛扒出的在平台内容中存在各种付费发布、虚假发布现象,其中缘由已经暴露出小红书内部在平台监管、内容审核上存在的种种硬伤。
 
一直以来,各种用户真实的分享、种草都是小红书赖以生存的根基,正是凭借着这种“美好真实”UGC社区的构建,小红书才得以在一众内容社交、社交电商平台中突围而出。
 
但“成也内容,败也内容”,当用户发现小红书平台中的内容大量与“虚假”、“灰色地带”、“色情”等相关,其平台根基也就受到了根本性的挑战。
 
于是,当有一天用户发现自己购物、消费过程中常常作为直接参考的小红书“种草笔记”很多都是由商家们付费“编造”而来的广告,用户对小红书的平台信任度也就将至冰点。
 
所谓的小红书种草笔记灰产,其实就是在小红书平台中存在的一条规模庞大的“付费代发小红书”的灰色产业链,即便是在事件已经曝出的几个月之后的今天,你在“某宝”上依然可以通过“小红书代发”等关键词随意搜索到大量的中介代理提供这种服务。
 
三百到六百块就可以任意选择一两万粉丝的小红书达人进行代发,想要定制图文推荐或更高粉丝数达人推荐的话,你只用付更高的价钱就行。而在此过程中,接单达人们往往都不需要亲自体验该商品;素人小红书账号更是数目庞大的批量待售,只要每篇五十块钱左右的预算,商家就可以选择大量素人普通账号进行推广、营销。
 
代发中介们甚至会推荐商家若是想要显得自己付费发布的产品推荐更真实些,只要选择达人账号加素人账号打包发布,那么用户就很难鉴别其中真假了。
 
频繁“出错”的小红书正在逐渐丧失自己的优势特色和地位,离边缘化只有一步之遥。
 
在这条颇为“专业”的代发灰色产业链里,只要价格合适,中介们还会提供专业化的文案、图片拍摄、编辑、运营、定制化服务,整个就是一条“批量化生产虚假内容”的流水线。
 
长期以来,小红书的主打卖点就一直是“真人UGC”,在这种情况下,真实的小红书遇到了大量付费广告、虚假种草,而且它们还都是“伪装”成真实的用户分享来呈现的,这就让曾经的小红书种草笔记沦为“套路”笔记。
 
媒体报道显示,其实国家相关监管部门早已注意到了小红书平台中存在的问题,仅在2019年上半年,小红书就已经收到了六张罚单。被处罚的原因就包括了“违反广告法发布虚假广告”等,但这些“警示”显然并没有引起小红书方面的足够重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小红书在质疑声中越走越远,被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表面风光,实际一地鸡毛
 
去年6月份,小红书D轮获得超过3亿美元融资,估值超过30亿美元;进入2019年,小红书先是被传“正在以50亿美元的估值谋求新一轮的E轮融资,融资规模大概在10亿美元上下”,随后又在近期被曝出“正在洽谈新一轮5亿美元的融资,投后估值将达到60亿美元,潜在投资者包括软银愿景基金、红杉中国、高瓴资本等”。
 
最夸张的还有“小红书正在积极对标Instagram,努力提高报价,希望能将自己的E轮后估值提升至八十亿美元的规模”。
 
但随着小红书种种负面新闻的曝出、APP被下架,不知道小红书还能不能顺利地推行自己的下一轮融资。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最近几年加快扩张与奔跑速度的小红书正在逐渐丧失自己的“初心”,用户和平台规模爆发式增长之后,小红书并未能成功地权衡好内容生态与商业布局之间的关系,最终导致平台陷入持续不断的质疑与争议当中。
 
虚假“种草笔记”之外,刷数据成常态、假冒伪劣横行、9万多篇烟草软文引发巨大争议、被曝大量用户隐私信息被泄露、商业化尝试遇困境、迟迟无法盈利、业绩未达预期......所有的这些负面消息都将小红书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可能是APP被下架之外,小红书在平台现状中面临的最大的一些问题了。
 
从2014年,那时还非常小众的小红书就开始探索从“种草商品”到“购买商品”的商业链路上的打通,通过试水自营电商,小红书在商业变现之路上的探索一直没有间断过。但现在看来,正是因为小红书在这些商业化尝试领域的探索,其内部存在的种种“短板”开始被暴露出来,随之而来的是平台口碑的大幅下滑。
 
以小红书电商为例,平台用户们对于小红书上存在的“假货”、“售后堪忧”等投诉数量庞大,在各大网络投诉平台中,你可以随便搜索到几百条关于小红书电商的用户投诉,其中大部分都是关于消费者在小红书疑似买到假货或是对于小红书售后不完善的质疑。
 
在小红书官方自营店购买化妆品后皮肤过敏,提交售后之后却被各种推诿,官方甚至无法向消费者提供相关正品证明;拨打小红书客服电话遇到各种“嬉笑应付”;自营商城被曝出存在售卖“山寨”品牌商品的情况;对小红书物流的大量投诉......小红书电商在物流和售后层面上遭遇的问题十分广泛。
 
作为一家内容社交平台,小红书在电商领域“没有经验”尚且是可以理解的,但小红书商城自我“标榜”的却一直是“全球直采、正品保障、售后无忧、假一赔十”的标签,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遇到大量的“反差感极感”的问题之后,消费者质疑和投诉也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综合来看,如果说UGC内容体系被曝出“种草灰产”让小红书赖以生存的根基被动摇的话,那么以电商尝试过程中的假货、售后、物流问题频发就表明了小红书在商业化尝试过程中的“不足”,二者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反噬”小红书平台本身。
 
除此之外,连年亏损的小红书还在平台增速上面临打击,比如它在2018年给自己定的自营电商目标是GMV达到一百亿,但最终结果却差距甚远。
 
内容与电商体系面临全面危机之外,小红书还频繁遭遇“营销风波”,其中就以“9万多篇烟草软文争议”为代表。三个月前,北京青年报的一篇题为《小红书APP现9.5万烟草软文》的报道把小红书拉入巨大的舆论危机之中,在国家严管烟草类广告的背景之下,小红书“顶风作案”,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内部监管机制是否存在着巨大的“漏洞”。
 
而随着“烟草软文广告”被扒出的,还有大量内容营销领域的灰色地带,淫秽、色情、管制商品......规模化的扩张之下,小红书平台中存在的问题也在“成倍”地增加。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