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新闻 > 要闻 > 瑞康医药僵局难破:净利持续下滑依旧买买买 应收账款连年攀升

瑞康医药僵局难破:净利持续下滑依旧买买买 应收账款连年攀升

要闻2019-11-29 1221来源:互联网
近日,瑞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康医药”,002589.SZ)在发布三季报的时候,宣布还要收购两家亏损的公司。要知道瑞康医药自2018年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之后,进入“增收不增
近日,瑞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瑞康医药”,002589.SZ)在发布三季报的时候,宣布还要收购两家亏损的公司。要知道瑞康医药自2018年首次出现净利润下滑之后,进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2019年瑞康医药前三季净利依然呈现持续下滑局面。可是,瑞康医药为何要花钱收购两家亏损的公司呢?
 
陷入增收不增利
 
瑞康医药发布的2019年三季报显示,第三季度营收89.87亿元,同比减少0.68%;净利润1.96亿元,同比减少22.7%。前三季度营收269.44亿元,同比增长9.73%;净利润5.79亿元,同比减少30.56%。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这是去年净利首次出现下滑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净利依然持续下滑。
 
要知道,瑞康医药自2011年上市以来,连续7年保持高速增长。但从2018年开始,瑞康医药便接连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瑞康医药解释称,“全国终端网络的建设和业务的增值拓展为公司带动了收入的增长,同时,融资金额增长导致的财务费用增加和商誉减值损失影响了公司的利润。”
 
就在瑞康医药发布三季报的当天,该公司宣布拟5000万元收购控股股东两家公司,并称拟使用自有资金购买威海衡健医院管理有限公司72%股份、内蒙古包氏蒙医国际整骨医院有限公司70%股份,收购价合计4975.18万元。但资料显示,拟收购的两家公司2018年和2019年1-9月均未产生营收,以及净利润均为负值。
 
瑞康医药人士称:“这次并购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作为集团对下游医疗机构产业链延伸的初步尝试,也是小规模的尝试,行业中参与医院经营的同业公司也并不少见;二是解决两家医院与集团关联交易的问题,因为两家医院的药品、器械耗材比较多的是从瑞康采购的。”
 
独特的“并购+合伙人”机制
 
根据公告显示,2015年至2018年期间瑞康医药收购并表合计约达175家,其中最高峰为2017年为并购新增83家,大约平均四天买一家新公司。由此不难看出,公司一直都是处于高扩张时期。自瑞康医药上市以来,如此钟情于收购、并购,正所谓“物极必反”,公司是否有想过过多的收购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如何应对?
 
对此,瑞康医药相关人士称,近两年来,公司深度整合内外部资源,通过独特的“并购+合伙人”机制,严格筛选加入瑞康的经营合伙人,将“瑞康模式”和公司在山东省内形成的高效管理制度在全国复制,从而实现全国业务一盘棋。
 
“事实上,公司并购公司的平均估值较低,承诺未来3年营收增速25%-30%,大部分并购可以在3-4年收回投资。对于并购标的,瑞康医药多选择与上市公司现有业务互补性极强的业务线并购且分期支付。”
 
尽管如此,需要注意的是,在瑞康医药高速扩张的同时,其应收账款也是在随之飙升。应2016年-2018年,瑞康医药应收账款分别为84.13亿元、130.87亿元、179.80亿元。到了2019年前三季度,其应收账款是168.83亿元。面对应收账款如此飙升,倘若出现坏账,瑞康医药如何处置?
 
“公司的应收账款有着行业特性,应收账款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而增长。2018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9.1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61%,连续4年保持40%以上增长。特别是医疗器械业务增长较快,较上年增长75.58%,相比药品,器械业务回款账期更长一些。此外,公司经营区域扩大,部分区域业务回款账期较长。” 瑞康医药相关人士解认为。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