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新闻 > 要闻 > 水滴筹被爆“志愿者”医院扫楼筹款 网友直呼心寒请别把慈善当生意!

水滴筹被爆“志愿者”医院扫楼筹款 网友直呼心寒请别把慈善当生意!

要闻2019-12-02 1260来源:互联网
11月30日,据梨视频报道,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在各个医院病房进行“扫楼”,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水滴筹又出事了!最高每单提成150元,月入过万,末位淘汰……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11月30日,据梨视频报道,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在各个医院病房进行“扫楼”,引导患者发起筹款。
 
针对此事,水滴筹今天回应称,已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宁波、郑州、成都等地,开展相关情况排查。
 
卧底水滴筹医院扫楼筹款:高薪+绩效考核
 
近日,梨视频拍客的一段卧底“水滴筹”视频登上微博热搜,拍客卧底发现,水滴筹在超过40个城市的医院派驻地推人员,他们常自称“志愿者”,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视频中曝光了“水滴筹”筹款的众多漏洞。
筹款顾问地毯式扫楼,基本一下午扫大半个医院。他们挨着病床问病人困不困难,需不需要筹款帮助。
 
这些“志愿者”每单最高提成150元,月入过万。
 
不过这项工作也实行末尾淘汰制。有的员工称,每个月最少得完成35单,发不完就会被淘汰。而被问到公司为什么要求强制发单时,该员工表示是为了占市场。
 
梨视频拍客卧底发现,地推员们对募捐金额填写随意,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有所隐瞒,对捐款用途缺乏监督。
 
模板化撰写求助故事,筹款顾问工作有一套标准固定模板,水滴公司依靠“水滴筹”地推形成的场景和流量来销售保险,操作失范且消耗了社会爱心。
 
在筹款完成后,有的员工还会给患者推荐医疗保险,并称这个时候患者购买保险的几率比较高。
 
视频一出,不少网友表示寒心……
 
水滴筹回应:线下团队暂停,彻查违规行为
 
11月30日下午,水滴筹在其官方微博发声明称,水滴筹高度重视,已第一时间由水滴筹总经理牵头,线下各区域筹款顾问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负责人成立紧急工作小组,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宁波、郑州、成都等地,开展相关情况排查。
 
水滴筹表示,视频报道中提到的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现象,严重违反了水滴公司价值观、准则及相关规定,调查清楚后将给以严惩。同时自即刻起,线下服务团队全面暂停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行为,组织重新回炉学习,再次加强平台纪律培训和提升服务规范,培训通过后方可重新提供服务。
 
而对于报道中部分片面现象可能引发的误解,水滴筹官方特别说明称:
 
1、水滴筹组建线下服务团队的起因,是发现一些年纪偏大、互联网使用水平较低的患者,在陷入没钱治病的困境时,还不知道可以通过水滴筹自救。水滴筹不希望任何一名有需要的大病患者错失自救机会,因此组建了线下服务团队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筹款支持服务,比如患者关怀、平台协议讲解、医疗服务支持、与医护核实等。同时,对那些协助发起了不符合筹款条件的项目的线下服务人员,平台有严格的惩戒措施。
 
2、线下服务团队在申请发起前的服务仅仅是层层审核机制中的一环。限于目前个人家庭资产情况普遍缺乏合法有效的权威核实途径,平台采取覆盖筹款发起、传播、提现等环节的全流程动态审核,借助社交网络传播验证、第三方数据验证、大数据、舆情监控等技术和手段对筹款项目进行层层验证。
 
3、关于报道中提到的财产信息审核、目标金额设置、款项使用监督等问题,水滴筹皆建立了相应的审核机制,确保财产等信息的充分公示并联合第三方机构验证,同时持续跟进款项的使用情况。
 
求助者财产等信息审核方面,发起人会对包括求助者财产状况在内的所有求助信息全面公示,患者社交网络中的熟人会参与证实、举报、评论,而平台会针对其反馈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核实,比如由患者所在地的村(居)委会、车管所、房管局等机构提供相关证明, 与患者的就诊医院进行电话或实地核实等。
 
目标金额及款项用途方面,对于目标金额超过一定额度的筹款,平台会强制要求发起人提交预期医疗花费的权威证明,对于无法提供的,限制其发起目标金额过高的筹款。重大疾病的医疗花费常常会由于病情改变、治疗方式调整等原因动态变化,平台会持续监控筹款进展,并正在积极尝试打款到医院或分批打款等方式,确保款项用途。同时,平台在打款后也会持续要求发起人更新患者治疗进展和钱款用途,面向赠与人的举报通道仍保持开通。
 
筹款机制漏洞一直被质疑
 
事实上,这不是水滴筹第一次“出事”。
 
今年5月7日,德云社相声演员吴帅(艺名吴鹤臣)突发脑出血而住院救治,其家人为其在众筹平台“水滴筹”上发起筹款,金额为100万元。然而网友发现,吴家经济状况较好,在北京有两套房产、一辆车,却在众筹时还勾选了“贫困户”标签。
 
时间发酵后,当时水滴筹对外回应时表示:
 
审核信息没有界定“有车有房就完全不能发起筹款”,但前提是“要按照平台的规定,去提交这些相应的证明材料”。
 
平台“没有资格去审核发起人的车产和房产”,只能要求发起人公开说明自己的家庭经济情况、“去做公示”,“社会人士可以根据自己判断,选择去帮助他或是不帮助他”。
 
勾选“贫困户”系发起人误操作,已进行了修改。平台曾与医院联系,但由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医院没有办法给出确切花费。
 
其中,“没有资格去审核发起人的车产和房产”的解释再度引发网友质疑。一位网友表示:“平台没有资格去审核发起人的资产,如何保证爱心用在了该用的地方?”
 
11月初,全国首例因网络个人大病求助引发的纠纷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定,筹款发起人隐瞒名下财产和其他社会救助,违反约定用途将筹集款项挪作他用,构成违约,一审判令其全额返还筹款15.3万余元并支付相应利息。对于这起案件,水滴筹相关负责人当时告诉记者:“(这起)筹款发生在2018年年初,迄今已有近两年时间。事实上,平台从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持续完善平台规则和操作流程,迭代升级风控机制。”水滴筹平台官网显示,已为患者筹到200多亿救命钱。为什么选择水滴筹?其官方表述为筹款简单,如实填写求助信息,即可发起筹款;最高能筹50万;还有筹款老师1对1解答所有筹款问题。
 
截自水滴筹官网对于筹款流程如此便捷的背后存在的隐患,上述水滴筹相关人士当时的回应,与此次其官方微博的说法如出一辙。在业内人士看来,很多捐助者出于对此类公益平台的信任,愿意伸出援手,但宽松监管必然将在长期损害公众利益,挑战自身的商业模式。

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保险全年保费收入为1835亿元,同比下滑20.2%。2018年上半年数据同比降幅有所收窄。
 
在这种情况下,水滴筹唯有持续获取流量,才有可能在规模效应下,最终实现盈利。而水滴公司团队的强项,恰恰便是地推。
 
而更引人关注的是,水滴筹为了获得流量,并未采取任何措施对筹款人进行筛选,没有任何门槛就可以发起筹款,只要能拿出医院的病情证明材料即可。这让其成为一个鱼龙混杂的公益平台,诈捐、骗捐事件不断,挑战民众心理底线。
 
据了解,在经历一系列危机事件之后,水滴筹规范了审核流程,并上线客服团队,包括在全国400-500个城市投入巨大人力,来帮助平台审核患者真实性,但是能否杜绝类似事件发生,恐怕还是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