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市动态 > 快讯 > 尚德机构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屡屡被罚 4年被诉上千起

尚德机构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屡屡被罚 4年被诉上千起

快讯2019-07-30 386来源:互联网
在“重广告”而“失教育本性”下的尚德机构一直“表面风光”。相比于上市初期的高点,尚德机构目前的市值已经跌去了85%。继续屡教不改,那离关门也不远了。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约为3134亿元,同比2017年的2161亿元增加了45.02%。预计到2019年将突破4000亿元。
 
随着互联网在线教育的热度逐年升温,在线教育用户逐年增加,大量资本纷纷入局。市场前景被持续看好。但喧闹背后市场“隐忧”犹在,因涉嫌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而屡屡见诸报端的尚德机构,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尚德机构屡次被罚
 
今年5月,尚德机构因虚假广告受到了北京市石景山区市场监管局的处罚。其在在手机端的UC浏览器(UC头条)上发布了内容含有“别再买假学历!北京有种本科学历一年学完,国家承认!”的广告。
 
据调查核实,尚德机构并没有颁发学历证书的权力,要想取得本科学历还是要参加国家的统一考试,也就是说尚德机构的学员在一年内学完相关的专业课程后,如果不参加国家统一考试也不能取得本科学历,其发布的广告明显内容夸大事实,与实际情况并不符合。对于这种违反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石景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对尚德机构做出罚款279294.90元的行政处罚。
 
这并不是尚德第一次被行政罚款,就在去年9月份,尚德机构也曾因为虚假宣传被北京工商部门罚款90万元。去年9月,尚德机构在提供自学考试咨询服务的过程中,宣称“错过2018年上半年自考报名时间后可以学籍补录成为老生学籍、早报名而不用考数学跟英语、晚报名考试科目比现在多,难度比现在高”,此行为同样“坐实”尚德机构对商品进行了虚假和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存在欺骗、误导消费者的情况。
 
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尚德机构目前已被有关部门行政处罚五次。然而,即便屡屡被处罚,尚德机构却始终“我行我素”。
 
霸王条款、诱导消费,尚德机构投诉不断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尚德机构目前在新浪旗下黑猫投诉平台的投诉量多达一千三百多条,在21CN聚投诉上的投诉贴更是达到了四千五百多条,投诉内容主要涉及霸王条款、退费难、诱导消费、客服态度恶劣等方面。而根据有关媒体报道,包括尚德机构、英语流利说、达内等在内的多家上市在线教育机构还曾“荣登”2019年第一季度的教育投诉“黑榜”。
 
去年3月份,有记者通过暗访、应聘尚德机构“学习规划师”的岗位,揭露了该机构内部的多种“套路”。尚德机构的销售员饰演多重身份,通过虚假承诺补录学籍、劝转专业、虚假优惠等手段达到招揽新学员的目的。
 
央视还曾曝光尚德机构的“霸王协议”。尚德机构在其《网络培训服务协议》中声称,消费者“一旦报名,自动生效”,但协议上只有“北京尚德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单方的盖章,却没有消费者的任何签章信息。而大部分消费者反映,在发起退费申请之前,从不知晓《协议》的存在。直到发起退款申请,消费者才被尚德机构告知要扣除25%的注册费。
 
不仅仅是霸王条款让学员承担大额的损失,在调查中发现,尚德机构还会伪造学员身份信息,引导学员贷款,最终让学员陷入“退费无门”的境地。
 
根据尚德机构发布的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尚德分期贷款覆盖率已达78.3%,增长迅猛,相比之下这一数字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别为32%和73%。但尚德机构教育分期业务的突飞猛进却来源于尚德贷款的激进推广策略。
 
一旦消费者申请退课、退款,尚德机构便以“拖字诀”的方式逃避问题,而在这期间消费者的贷款并不会停止,如果消费者不进行还款的话,将会严重影响到消费者的个人征信。
 
除了霸王条款、诱导消费等问题外,在针对尚德机构的投诉中,教学资源与教学质量不符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的一大方面。有不少学员对授课老师课堂的评价是“照本宣科、念PPT”。而尚德机构的招股书中也坦言公司确实有一部分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存在资格风险。
 
2018年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尚德机构2018年的净收入为19.7亿元,较2017年上涨103.5%,同时新生入学人数为52.6万人,同比增长35.6%。但尚德机构整体仍然在亏损,净亏损达9.3亿元,同比增长0.9%。与此同时,2018年尚德机构营业费用为26.72亿元,较2017年增长54.7%。
 
很明显,“重广告”而“失教育本性”的尚德机构继续屡教不改,那离关门也不远了。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