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市动态 > 快讯 > 上海医药2019年财报:销售费远超净利润的三倍 多家子公司曾涉“贿赂门”

上海医药2019年财报:销售费远超净利润的三倍 多家子公司曾涉“贿赂门”

快讯2019-09-03 1972来源:互联网
日前,上海医药(SH:601607)发布了2019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925.75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22.86亿元,同比增长12.45%。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上海医药的销售费用高达64.30亿元,达
日前,上海医药(SH:601607)发布了2019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925.75亿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22.86亿元,同比增长12.45%。值得注意的是,同期上海医药的销售费用高达64.30亿元,达到净利润的近三倍,而同期研发费用仅5.64亿元,不足销售费用的十分之一。
一直以来,药企的销售费用高企与商业贿赂频发备受监管层与社会公众的关注。此前的今年6月,财政部监督评价局与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共同抽取77家医药企业展开质量检查,检查的重点内容包括药企销售费用、成本和收入的真实性,以及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现象;营销人员的薪酬支付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按照采购药品数量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销售返点现象;库存管理、合同签订、销售发货、款项收取等流程控制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药品空转现象等。
 
销售费用增速远超总营收增速
 
公开资料显示,上海医药1994年3月在A股上市,是控股股东上实集团旗下大健康产业板块核心企业,主营业务覆盖医药工业、分销与零售。其中,公司零售业务销售规模居全国药品零售行业前列,拥有分布在全国16个省份、直辖市的 2000 余家零售药店。
 
在上海医药2019年上半年的销售费用为64.30亿元,同比增长23.24%,占营收比为6.95%;研发费用为5.64亿元,同比增长17.84%,仅占营收比的0.61%。对此,上海医药在公告中披露,销售费用的增加是因为报告期内销售收入规模增长。
 
公司2019年上半年销售费用明细显示,在64.30亿元的销售费用中,市场推广及广告成本费用为26.68亿元,去年同期为17.54亿元,增长超五成,占销售费用总额的41.49%。
 
同花顺数据显示,公司2015年至2018年总营收分别为1055.17亿元、1207.65亿元、1308.47亿元、1590.84亿元;销售费用分别为53.48亿元、60.67亿元、74.11亿元、110.58亿元,同比增长10.81%、13.45%、22.15%、49.21%,2017年以来的销售费用的增速,远远超过了总营收的增长速度。
 
此外,上海医药也是2018年唯一一家销售费用破百亿的医药企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医药2016年至2018年间,研发投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均低于0.9%。记者注意到,虽然销售费用和研发投入都在增长,但两者之间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2016年至2018年,销售费用与研发投入差距分别为53.97亿元、65.75亿元、96.69亿元。
 
多家子公司曾涉“贿赂门”
 
事实上,医药企业畸高的销售费用去向何方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业内人士表示,药企销售费用多用于医务人员的“回扣”等商业贿赂,这也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而“两票制”之后,制药企业原本通过医药代表、经销商等“中间环节”支付的费用不得不直接支付,进而带来了高开发票的问题。
 
据此前报道,2013年,有人曾举报称,上海医药子公司国风药业的一款重点药品“红源达”向青岛31家医院行贿,当年上半年共有76.65万元的不当交易支出,占到相应销售收入的26%以上。根据举报材料所指,国风药业向医院和医生支付了总计为76.65万元的“结算费用”,最多的一家医院达到14.23万元。
 
另外,近期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上海医药控股子公司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大青春宝”)的销售代表为企业谋取利益,向南京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行贿近60万元。
 
判决书显示,2008年2月至2016年12月间,被告单位南京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在使用药品过程中为正大青春宝等单位谋取利益,由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的被告人陈华尧及担任重症医学科主任助理、副主任的被告人吴同启,非法收受医药公司销售代表陈洁、王某、张某、袁某给予的药品回扣共计人民币157万余元。后被告人陈华尧、吴同启将收到的药品回扣款以一定比例分配给科室全体医生。
 
此外,2008年2月至2016年12月间,被告人陈华尧接受陈洁的请托,为正大青春宝谋取利益,由被告人吴同启经手收受陈洁的药品回扣人民币58.6万元。2009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被告人陈华尧接受袁某的请托,为江西济民可信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民可信”)谋取利益,由被告人陈华尧经手收受袁某的药品回扣人民币18.4万元。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