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新闻 > 要闻 > 平安保险旗下“平安福”不保障高发病症 又贵又坑理赔纠纷事件频发

平安保险旗下“平安福”不保障高发病症 又贵又坑理赔纠纷事件频发

要闻2019-07-15 1644来源:互联网
中国平安旗下“平安福”保险产品的质疑在最近一段时间里正在持续发酵。对于平安福来说,“退保”正成为消费者们愈发关注的“主旋律”,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购买了平安福保险
上市公司中国平安旗下“平安福”保险产品的质疑最近正在持续发酵。对于平安福来说,“退保”正成为消费者们愈发关注的“主旋律”,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购买了平安福保险的用户吐槽该款产品存在的种种“坑”。
 
从宣传上看,平安福的受众面确实很大,在中国平安强大的销售攻势下,该款保险产品卖的的确非常好。但与此同时,买完平安福之后又“后悔”的消费者数量也非常庞大。
 
那么退保是最优选吗?当然不是。在保险领域,消费者想要临时退保的话就必须要承担大量的金钱损失,保险公司按照条款只能向用户退回当年对应的现金价值表里的钱,比如在动辄每年一万元保费左右的平安福产品上,消费者想要在第二年退保的话,只能拿回保费的10%。
 
显然大多数消费者都是不太愿意接受这么大的金钱损失的,那么消费者就只能在选择保险产品时,尽量“擦亮眼睛”,否则后面就会面临一系列的“纠结”。
 
 
又贵又“坑”,平安福争议不断
 
最近的平安福2019的情况,相比于平安福2018,它进行了一些所谓的“升级”。
 
平安福2019依然沿用了去年“1个主险+2个必选附加险+N个可选附加险”的全家桶式保障信息,其中主险是终身寿险,两个必选附加险是终身重疾险以及保至70岁的长期意外险。
 
在可选附加险种上,平安福提供了恶性肿瘤多次赔付、意外医疗、重疾/轻症保费豁免、住院医疗等可供选择;在覆盖疾病种类上,平安福2019在数量上进行了部分提升,其中重疾种类从2018年的覆盖八十多种增加到了一百多种,轻症疾病也从二十种提升到了三十种。
 
当然,相应的保费也比去年增加了一百块左右。
 
对于最新的平安福2019来说,疾病覆盖种类的增加是不是一件好事?从数量上来说,是的,但从实际效果来说,平安福所覆盖的这些重疾、轻症种类存在着一些“硬伤”。
 
从重疾维度来说,国内规定所有重疾险都必须包含银保监会规定的25种高发重疾,而规定的这25种重疾已经覆盖了95%以上的重疾发生风险,所以今年平安福新加的这二十种重疾保障范围,对投保者的实际影响微乎其微。
 
影响比较大的其实是在轻症种类上。这次平安福2019相对于去年的版本增加了包括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腔静脉过滤器植入术、较小面积III 度烧伤、单侧肺脏切除、单侧肾脏切除、早期肝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单目失明、植入大脑内分流器、轻度脑炎后遗症或脑膜炎后遗症在内的这几种轻症保障范围,但历数平安福这些年的产品里,它始终没有包含投保者特别关切的包括不典型的急性心肌梗塞、轻微脑中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非开胸)这三种非常高发的轻症。
 
为什么会特别提到这三种轻症?因为它们太高发了。根据相关保险公司理赔数据显示,轻微脑中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非开胸)、不典型的急性心梗这三大病症理赔数量占据了理赔排行前四名里的三个,其中轻微脑中风的理赔比例更是达到近90%。
 
以这三种为代表的高发轻症没有被纳入平安福的理赔范围,这让平安福产品在这些年里一直面临着很大的争议。
 
另外,最新的平安福产品仍然存在着过去被广受“吐槽”的重疾和身故共享保额的问题。在共享保额的前提下,这意味着假如你在平安福保障期间发生了一次30万的重疾理赔,那么寿险这一块你就只能获得一万的赔付了。
 
当然,“贵”也是一直以来平安福饱受诟病的另一个重点。对比友邦、同方全球、弘康人寿等旗下保障范围类似的竞品,我们发现平安福在性价比上的表现尤为堪忧。
 
以30周岁的男性投保人为例,我们简单对比一下平安人寿旗下“平安福2019”与宏康人寿旗下“哆啦A保”两款产品的差异。
 
如果投保人看中性价比的话,弘康人寿旗下哆啦A保相对于平安福2019的价格可谓非常“便宜”,而对比每年保费相差近八千元的哆啦A保和平安福,我们发现平安福在具体保障项目上可谓是“套路满满”。
 
从保障内容上来说,哆啦A保虽然便宜了很多,但其覆盖的重疾、轻症种类更多,轻症保额相比于平安福还要高出近一成,而且重疾赔付的次数相比于平安福2019的一次,哆啦A保可以达到三次。
 
此外,哆啦A保可以免费获得“重疾轻症豁免”功能,但平安福2019需要增加保费才可享受该服务。
 
最关键的问题是,平安福2019相对哆啦A保的保费高出太多了,以30岁、男性、五十万保额、二十年缴费周期为例,平安福的整体保费比哆啦A保要高出超过七成,一份平安福2019都几乎可以买到两份哆啦A保了。
 
平安福2019的整体保费及保障范围跟竞品相比“没有诚意”之外,针对少儿群体的“少儿平安福”产品也面临着诸多争议。
 
在各项理赔内容相对于竞争对手产品们几乎没有优势的背景下,少儿平安福产品依然比市场上同类型的产品要高出一倍左右的价格,这让很多买过少儿平安福产品的消费者“怨声载道”。
 
作为一款少儿终身保险产品,少儿平安福还存在以高发脑中风为代表的重疾不涵盖、多种高发轻症不涵盖等问题,这让它在产品力上一直饱受指责。
 
另外,少儿平安福在理赔条款上还存在着不少的“套路”,比如前面提到的5年癌症多次赔付周期,在竞品产品普遍三年或三年以下的“衬托”下,平安福显得诚意不足。
 
理赔纠纷频繁,平安福深陷舆论质疑
 
对于消费者来说,买了保险之后最“头疼”的是什么?当然因为种种原因被保险公司“拒赔”,了,而平安福这款产品又恰好在此类理赔纠纷上被媒体曝出过多次负面。
 
以曾经被媒体报道的苏州某徐姓先生在购买了平安福产品后,因冠心病手术不符合条款遭保险公司拒赔而引发诉讼纠纷的事件为例,此次事件在保险领域一度引发了大范围的关注和讨论。
 
徐先生被确诊为冠心病后,治疗时医生给了两个治疗方案:一是做冠状动脉支架术,即“微创心脏支架手术”,这种治疗方案对患者身体造成的伤害较小;二是做冠状动脉搭桥术,这种治疗方案需要手术“开胸”,会对病患的身体造成较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徐先生自然地选择了微创心脏支架手术的方案。
 
但就是这一治疗方式的不同,却给徐先生被平安福“拒赔”埋下了隐患。
 
在平安福的重疾保障中,涉及治疗冠心病的保障项目叫做“冠状动脉搭桥术”,即目前冠心病患者极少会做、对身体损害比较大的这一冠心病治疗方案,这也就意味着徐先生如果选择微创手术,那么平安福将拒绝理赔,如果选择开胸,那么他就能顺利拿到赔偿金。
 
这直接导致了徐先生在这场诉讼中的败诉,但虽然他败诉了,平安福的“吃相难看”却饱受质疑。试想,在主流治疗手段都已经更新到了“微创”的情况下,平安福看似保障相关疾病,却只支持对患者身体损害较大、使用比例极少的治疗方案,这有在相关条款上变相“误导”消费者之嫌,更是让人质疑平安福作为保障产品的专业性。
 
看起来平安福产品每年涵盖的重疾、轻症种类都在增加,但高发疾病的“缺失”正让平安福遭受越来越多的指责。
 
有媒体记者曾经梳理过九种常见的高发轻症列表,它们包括了极早期癌症(含原位癌)、非典型性心肌梗塞、轻微脑中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非开胸手术)、心脏瓣膜介入手术(非开胸手术)、主动脉内手术(非开胸手术)、视力严重受损、特定面积Ⅲ度烧伤以及脑垂体瘤、脑囊肿、脑动脉瘤、脑血管瘤。
 
但从去年开始一直到今年,平安福的连续两次升级都没有选择将最高发的非典型性心肌梗塞、轻微脑中风、冠状动脉介入手术(非开胸手术)这三种轻症加入保障内,这让平安保险一直被外界吐槽为“吃相难看”。
 
从合同的角度来讲,投保人确实“不应该”享受理赔,但保险公司利用的确是投保人对于保险合同条款与医学领域的不熟悉,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约束保险公司的就只有道德底线和世俗标准了。
 
消费者到底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呢?随着保险市场及相关产品越来越鱼龙混杂、条款纷繁,大量的大病保险捆绑销售、拆分病种等复杂设计正让人们越来越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除了平安福频频遭受质疑的这种“高发病症不保障”的情况外,普通消费者在选择保险、特别是重疾险产品时,需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确定自己的保额。根据行业相关统计,一般建议重疾保障额度30万元起、50万元为优,经济情况较为宽裕的消费者可以额外考虑收入补偿及术后康复费用。
 
第二了解具体的保障种类,重疾责任险的保障、轻症的保障、身故责任险的保障......这些具体保障范围和相关赔付条款都要仔细对比权衡。
 
第三要确定自己的保障期限,在同等预算的情况下,优先确保“保障额度”,然后再尽量选择保障时间长的产品;最后,消费者还需要对保险产品的相关细节、保险品牌情况等进行了解。
 
还有一些重疾险相关的常识大家也可以参考,比如:消费型重疾险虽然便宜,但不会返还;储蓄型重疾险兼顾了保障和储蓄功能,但是保费相比于其他险种要高出很多;重疾险作为商业健康险主力,它分为定期纯重疾险和终身重疾,前者保费要远低于后者。
 
随着国内商业保险市场的持续火热,消费者在购买选择相关保险产品时,一定要睁大眼睛,希望大家都能蹚过平安福的“坑”,更希望平安福在未来能够积极改善自己现在所面临的种种质疑。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