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新闻 > 要闻 > Boss直聘赴美IPO上市获质疑 洗脑广告背后暴露问题不断

Boss直聘赴美IPO上市获质疑 洗脑广告背后暴露问题不断

要闻2019-07-15 1116来源:互联网
2018年什么广告最洗脑,Boss直聘的“跟老板谈”当仁不让。从广告鼻祖恒源祥漫长的12次数生肖,到魔性广告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反复洗脑,再到蜂窝网、知乎
2018年什么广告最洗脑,Boss直聘的“跟老板谈”当仁不让。从广告鼻祖恒源祥漫长的12次数生肖,到魔性广告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反复洗脑,再到蜂窝网、知乎的“你知道吗”、“为什么”系列,洗脑广告总能引得骂声一片。
 
品牌商追求重复的效果,其商业本质是让目标客户记住产品的核心价值点,让心理暗示不断积累,从而达到洗脑的效果。简单粗暴,却让人印象深刻。
 
铺天盖地的洗脑投放,Boss直聘用了短短5年便做到行业第三,目前更是对外宣布公司已实现盈利,筹备IPO上市。
 
眼看Boss直聘即将迎来声名鹊起的高光时刻,殊不知荣光背后劣迹斑斑。
 
夸大宣传、引导收费、隐私泄露,Boss直聘问题不断
 
Boss直聘一直打着“跟老板谈”的口号,在广告语中不断暗示求职者可以和“老板”、“BOSS”直聊,但是当我们真的下载了Boss直聘,却发现上面的“老板”寥寥无几,满眼都是HR或者人事经理。那么宣传能和老板谈的Boss直聘,与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一众招聘类软件又有何不同。如此以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或误导消费者,是否有虚假宣传的嫌疑?
 
另外,使用过Boss直聘的消费者都知道,Boss直聘平台有一种虚拟的货币——直豆,如果你想买分析竞争力,就需要在道具商城里购买充值直豆,如果你想提高排名,页面会提醒你购买直豆,引导应聘者付费的提示无处不在。表面上是个提供招聘者应聘者信息互通的免费平台,实际却暗含着各种引导性消费,让人防不胜防。
 
最近有网友突然收到Boss直聘短信,说某单位给他发了一个红包,当他点击收取红包后,下午却收到了该单位的面试电话,说他投递了简历。该网友疑惑不解,开贴吐槽,却发现“上当受骗”的网友不在少数。原来,这是Boss直聘新开发的功能,企业可以发红包给应聘者,应聘者点击红包后后台就会给企业推送应聘者简历。也就是说,Boss直聘用金额不多的红包便把个人简历“卖”给了企业。从产品思路看,红包功能确实提升了KPI,但在未告知客户的情况下,通过红包诱导泄露客户隐私,这样的手段未免太过卑劣。
 
深陷传销骗局,求职少年不幸身亡
 
2年前,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Boss直聘获得科蓝公司提供的职位后前往天津报到就职。但李文星到达天津后发现,在Boss直聘上完美包装的上市科技公司,实为非法传销组织,为逃离传销组织的拘禁,李文星不幸溺水身亡。
 
Boss直聘一直标榜其严格的用户信用认证体系,正是出于对品牌方的信任,才让李文星对传销组织的合法性信以为真,没想到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一个家庭陷入崩溃边缘。
 
通过Boss直聘软件,非法传销组织摇身一变成为规模上千人的上市公司,审核的缺失给违法犯罪提供了土壤,并最终酿成惨剧。
 
事发后,有记者分别使用两部手机下载Boss直聘,注册成为求职者和面试者时,根据操作步骤提示只需填写手机验证码,记者编造了个人和公司资料,再随便写上求职意向或招聘要求,竟然可以直接发布相关职位,所谓的审核机制形同虚设。
 
事情发生后半年,李文星的妹妹接受采访时提到“去年8月,Boss直聘CEO赵鹏联系过姑父,说等哥哥死亡一百天的时候要来拜祭,但最终也没有露面。后来他们就没有跟我们联系过了,更没有谈过赔偿”。
 
“李文星事件”期间,曾有自媒体跟进发布了一篇文章《求职少年李文星之死》,并引述了相关媒体调查记者的论述。然后在后期Boss直聘发布的公关稿中,Boss直聘方面却做出了将相关媒体调查记者姓名公之于众的操作,一度引发舆论质疑。
 
Boss直聘在处理“李文星事件”时,并未去积极承认错误反思问题,未去积极做好受害者家属的安抚赔偿工作,却“变相”把矛头指向调查人员,其用心不得不让人产生怀疑。
 
2018年3月26日,李文星父母选择起诉Boss直聘运营方,要求法院判令Boss直聘方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抚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财产损失费等共计231万余元。
 
根据原来的安排,朝阳区法院将在2018年6月12日对该案召开庭前会议,但当天案件原告方撤诉。在这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没过多久,Boss直聘便在央视投放了其世界杯主题的广告,借助世界杯的热潮,Boss直聘的这次负面事件得以降温。
 
Boss直聘无法推脱对这起事件的责任,平台方不应该只想着怎么做大怎么扩张,而不去排查管理漏洞,不去思考是否会对用户造成伤害,企业的责任感不应该用用户的生命来提醒。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