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上海国资旗下的城投控股(600649.SH)公告称,持股7.02%的股东弘毅(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 (简称弘毅投资)拟减持不超过6.5%股权。一旦减持顺利完成,其持股比将降至0
9月18日,上海国资旗下的城投控股(600649.SH)公告称,持股7.02%的股东弘毅(上海)股权投资基金中心(有限合伙) (简称弘毅投资)拟减持不超过6.5%股权。一旦减持顺利完成,其持股比将降至0.52%。
早在2013年,弘毅投资通过参与国资混改而进入城投控股,一直为第二大股东。时隔5年,弘毅投资终于计划清仓离场。
据目前初步估算,以城投控股昨日收盘价5.70元/股计算,如果本次减持城投控股计划顺利实施,弘毅投资将套现9.38亿元,加上已经套现的6.68亿元,合计将达16.06亿元。此外,弘毅投资所持的城投控股、上海环境股份市值为8.2亿元。此笔17.93亿元投资,弘毅投资获得的收益约为6.35亿元。
按照通常8%资金收益率,17.93亿元资金5年合计至少应获得7.20亿元收益。由此可见,上述投资,弘毅投资并未赚到钱(未考虑分红因素)。
弘毅投资减持,一方面是其作为基金投资退出的需求,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对城投控股的业绩现状不太满意。
今年上半年,城投控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同)双双腰斩,分别降至18.23亿元、3.74亿元。而从2016年以来,其净利润一直在下降。2015年,其净利润为36.12亿元,去年降至10.28亿元。对应的净利润为20.95亿元、17.59亿元、10.28亿元,连续三年下降,同比降幅分别为42.63%、16.05%、41.53%。对应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净利润)16.08亿元、6.68亿元、6.58亿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4.37%、-58.48%、-1.41%。
目前,城投控股主营地产和投资两大业务,但从实际业绩看,地产业务是营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年超过95%的营业收入均来自地产业务,而公司利润则主要靠投资贡献。
除了城投控股地产业务不力外,投资业务产生的收益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2018年,其投资收益为6.27亿元,同比减少8.25亿元,降幅为56.82%。而去年,净利润降幅超过四成。
截至今年6月底,城投控股还持有申通地铁、光大银行、西部证券、国投资本等多家公司股权,总市值规模约为59.76 亿元(不含诚鼎基金投资)。不过,今年上半年,公司投资收益只有2.41亿元,去年同期为4.38亿元,同比减少近2亿元降幅为44.97%。
两大主业业绩齐降的结果是,今年上半年,城投控股的净利润只有3.74亿元,同比下降47.15%,接近腰斩。与此同时,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40亿元,同比下降308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