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唯品会发布公告称,因无法化解成本压力,即日起将终止旗下自营快递品骏的快递业务,此后将委托顺丰为其提供配送服务,包括日常订单件、揽退件等。
当下电商企业普遍采取的两种配送模式是以京东为代表自建自营模式和以阿里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模式,其中自营物流往往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自有资金,且由于履约成本高、资产重等原因获利较难、真正实现盈利的周期较长。作为后起之秀的品骏快递却走向了截然相反的结局,究竟为何?
品骏业绩向好却遭唯品会“割肉”
以“全直营,不加盟”为口号的品骏快递成立于2013年12月9日,隶属于品骏控股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快递业务、仓配一体化、干线业务、航空业务等,核心产品有快递服务、仓配一体化服务、干线运输、航空货运、物流地产等。
公司官网显示,品骏快递在华南(广东肇庆)、华北(天津武清)、西南(四川成都)、华中(湖北鄂州)、华东(江苏昆山)和东北(辽宁沈阳)这几个地区设有6大仓储物流中心,总面积超200万平方米,自建网点4000余个,现有员工30000余人,年投送包裹超2.9亿件。此外,品骏在青岛也已建好目前全国最大的企业的B型保税物流中心,在世界范围内,已在9个国家设有子公司,配备仓库及运营管理人员。
营收方面,今年8月中旬,品骏快递官方宣布,截至今年7月份,品骏快递已经实现连续22个季度盈利,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1%,社会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9%,线上快递业务单量同比增长840%,全国直营站点数量同比增长46%。与此同时,品骏快递今年上半年所有业务单元、省公司无一亏损,均实现盈利,2019年半年盈利已超过2018年全年水平,预计2019年底,公司员工将突破80000人,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
一切的数据似乎都显示出品骏快递发展之健康、前途一片大好,且对比同样采取自营物流模式的京东,成立十多年才刚刚实现盈利,品骏如今的发展正处欣欣向荣之时,既如此,为何唯品会还是选择割舍掉这块“心头肉”呢?
背后难掩客源单一痛点
有专业人士分析,是否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物流,要看电商是否有这个实力,若企业自身没有自购的实力,最好不要去自营物流,选择第三方物流公司比较保险。
显然,唯品会当时在这一选择上,似乎未能考虑的很全面。
据悉,品骏快递作为唯品会自建物流,有超过80%的订单都来自唯品会,可见其业务增长对唯品会这一单平台的依赖之大。有业内分析师称,当电商自建物流没有过多的外部包裹时,如果主体业务有波动,那么,能否负担得起自建物流的成本就成了一个疑问。
翻阅财报发现,近两年唯品会业务遇冷,品骏快递的运单量也因此下滑,从而间接造成其履约成本偏高,经营困难。
事实上,尽管品骏快递盈利势头不错,但受限于单平台规模效应,唯品会单件物流成本高于快递行业平均水平。
唯品会意识到了这一点,也于今年年初着手开放第三方物流。据悉,品骏快递目前承接唯品会的订单量约90%,且今年6月1号开始,唯品会把全国范围内40%的订单外派给韵达。
顺丰接盘“捡大便宜”
唯品会关停品骏快递,不仅导致前期大量投入打水漂,还带来人员安置的难题,如果此次战略合作方顺丰能够接盘,对唯品会而言无疑是最有利的方案,可惜顺丰似乎并不这么想。
关于此前传言的顺丰收购品骏一事,顺丰方面表示没有收购品骏快递的计划。除了业务合作之外,对于品骏快递员工,顺丰也持接纳态度。品骏表示,员工可选择内部转岗唯品会七大仓储物流中心的安置,也可选择自愿加入顺丰一线快递团队。有业内人士分析称,从近期交接事宜的执行情况看,业务上基本顺丰已做到全面接手,员工安置方面也不像之前关门的快递那样惹来是非,这也侧面证明了这是种温和的裁员方式,与顺丰年初计划裁人一样,都是经济寒冬下的自救方式而已。
对于品骏快递而言,关停业务也并非是最坏的结果,毕竟还有顺丰接盘,既然身为国内快递行业的龙头老大,在顺丰的带领下,品骏快递也能利用顺丰的资源和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而对于顺丰而言,接手品骏快递可谓是捡到了大便宜。一方面,顺丰可以利用唯品会的优势增大营收,扩张业务板块。
另一方面,根据唯品会财报显示,品骏快递在2018年总订单量为4.374亿单,在今年6月仍有2.624亿的订单量,再加上品骏快递在全国范围内所新修建的网点和仓储设备,也为顺丰的蓝图做出了贡献。
业内人士表示,唯品会在快递行业洗牌、集约化发展阶段及时叫停其自营快递业务,为自身新的战略调整创造更好的条件,是明智的。而顺丰和唯品会两家公司在综合考虑之后决定以业务合作的形式来建立联系、互帮互助,也算是符合当下行业现状的比较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