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侨城”,000069.SZ)又在重庆交易所挂出了一则出售公告:拟以40.54亿元底价转让重庆悦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悦岚”)100%股权。
11月28日,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侨城”,000069.SZ)又在重庆交易所挂出了一则出售公告:拟以40.54亿元底价转让重庆悦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下称“重庆悦岚”)100%股权。
去年至今,华侨城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出售项目子公司;而近期华侨城又坚定地宣布,“为推动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实现,特制定项目跟投管理办法。” 但在经济周期下行期,受楼市成交低迷回款困难、跟投项目周期加长等因素影响,显然很难实现原来设想的盈利模式及退出机制。
缘何频繁“变卖”资产
变卖资产这件事,对于坚定转型的华侨城来说,早已是轻车熟路。华侨城披露显示,重庆悦岚为重庆华侨城全资子公司,主要业务为开发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悦来生态城的222.49亩商住项目,该项目计容建筑面积38.4万平方米(住宅30.3万平方米,商业8.1万平方米),于2018年4月在公开市场拍卖获取。
“此次转让是响应国务院国资委‘降负债’、‘强主业’要求,按照集团‘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发展思路,通过资金回流反哺文旅主业,提升华侨城作为文化旅游龙头企业的业务聚焦动能。”针对出让原因,重庆华侨城在声明中解释道。
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华侨城一直在出售资产。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以来,华侨城分别挂牌转让了包括深圳、上海、海南、南京、西安、重庆、成都等地的多个公司股权以及债权。仅在今年11月,华侨城已挂牌转让9家公司股权,转让底价超90亿元。
而针对外界热议的频繁出售资产,华侨城表示:“股权转让是公司围绕加快周转的具体举措,是一种正常的经营行为,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聚焦主业,保证公司有更多精力和资源集中到文旅产业的开发建设中,提升文旅业务核心竞争力。”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1-9月,华侨城收入298.61亿元,同比增加21.63%;归母净利润59.97亿元,同比增加17.82%,其中三季度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增加 437.37%,处置项目公司股权收益占利润六成,也就是说,华侨城的利润大部分得益于其出售子公司项目。
“跟投”模式探究
11月25日,华侨城发布公告表示,“为推动华侨城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正式推出项目跟投管理办法,据了解,华侨城所跟投项目为新型城镇化项目,新型城镇化项目是其依托自身文化旅游资源,将文旅与城镇化的深度结合。”
根据公告,华侨城此次锁定的跟投人主要包括,项目公司负责人、项目公司部门负责人及由项目公司负责人提名的本项目公司关键骨干员工,项目公司隶属的二级单位负责人,二级单位核心业务部门负责人及项目直接相关投资拓展人员为必须跟投人。
而在房企跟投热情褪却之际,华侨城为何如此坚定?“逆势”实施的跟投机制是否可持续?跟投机制始于万科、碧桂园等大型开发商,是一种变相融资手段,能够推动项目的开发及企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当前阶段,华侨城施行跟投机制能够发挥一定效应。但近两年跟投机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管理层不满,项目负责人离职、员工懈怠等消极因素,需要多加注意。”财经评论员严跃进指出。
另一方面,华侨城跟投的资金并不是长期持有的,与现在很多房地产基金投资周期短不同,华侨城的文旅项目,整个投资周期长达10-20年,投资期长回报慢。因此,在经济周期下行期,如果用高管跟投机制来作为主要的融资途径和渠道,解决长期资金来源,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韩世同认为,华侨城的文旅项目,如果跟养老、保险等回报要求稳健、投资回报率相对偏低的企业达成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及模式,或者借鉴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方式,将一些成熟项目变现,进行再投资等,反而是一个比较可行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