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作为我国中介公司第一股,名字很温馨,slogan也很温馨——“陪你发现心中的家”。然而,在运营过程中乱象频出。
去年,“北漂”5年的小羽通过中介平台“我爱我家”,花65万元在河北省霸州市胜芳公园1号买下一套80多平方米的房屋;但购买后才发现,该房屋的网签迟迟无法落地,交房日期也被推迟。直到今年12月初小羽才得知,原来她购买的房屋并没有取得上市所必需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五证”(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缺一不可,花光所有积蓄的小羽至今依然不能如愿住进这套房子。但她也发现,除了自己,这个小区有200多名类似经历的业主也在“讨说法”。
查阅相关报道发现,我爱我家兜售“五证不全”新房并非孤例。去年,北京新闻广播也曾报道过一起业主通过我爱我家购买胜芳公园1号项目房源并最终维权成功的新闻。
当然,我爱我家翻过的“车”也不止这一次;作为国内房屋中介的头部企业,我爱我家近年来走进公众视野的方式都不太光彩,“黑中介”、隐瞒安全隐患等乱象屡见报端。
今年4月,新华社就曾刊文《续租一次就要交一次中介费 消费者说“我爱我家”够狠》,直指我爱我家的中介费收取乱象—“同一房屋、同一租户、同一中介”,一年后再续签竟还要再交一遍中介费;而且,我爱我家还在不经过租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更换了密码锁密码。
“其他中介公司调整房租是有一定比例的,但我爱我家根本就没有比例,今年涨多少就涨多少,没有白纸黑字。”此前和我爱我家签订了租房合同的张嘉告诉凤凰网财经,“他们现在的维修和保洁服务都是外包给其他公司的,这样容易出现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
我爱我家此前还被曝出隐瞒了房屋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这一点张嘉也表示认同,“房屋中介有义务提前排查安全隐患,但是我爱我家根本没有主动意识,除非有租客找过来了,他们才会安排工作人员去处理,否则他们并不会进行定期排查隐患或检查房子,只有收钱(房租)的时候才会找你。”
据中国网地产此前援引一位知情人士消息称,霸王条款、服务瑕疵、中介费重复收等都是我爱我家的老大难问题;此前由于股权分散,老板众多,不仅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也需要花费巨大精力,改造起来难度很大,“现在又被资本裹挟,为了快速完成业绩对赌,更没有精力和意愿,踏实改造服务和流程,这些问题还是会持续一段时间。”
也就是说,这场轰轰烈烈的对赌协议正是我爱我家乱象频出的根源所在。
2017年底,我爱我家通过昆百大A借壳上市时就曾向股东承诺,公司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累计分别不低于5亿元、11亿元、18亿元,也就是2017年至2019年的扣非净利分别不低于5亿元、6亿元和7亿元。
根据其半年报披露,今年上半年我爱我家通过收购及战略合作等方式扩展业务领域,分别收购了蓝海购美住网,同时增资入股上海亦我,并与苏宁有房达成战略合作。
今年10月25日,我爱我家发布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1亿元,扣非净利润6.04亿元;也就是说,指要它在第四季度能取得1亿元的扣非净利润,这场持续三年的对赌协议就能顺利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