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银保监会温州监管分局在官网上密集公布了一批罚单,其中有8张直指温州银行及其支行相关负责人违规情况。因6项违法违规行为,温州银行被处以罚金330万元。
“六宗罪”被罚330万元
银保监会温州监管分局(下称“温州银保监分局”)在7月2日至7月3日期间密集公布了一批罚单,其中有8张给了温州银行及其支行相关负责人。
温州银行被处以罚金330万元的行政处罚,这也是下半年以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第一张百万元以上银行罚单。
对温州银行的处罚案由包括:
对主要股东、关联方授信集中度管理严重不审慎;
对关联方融资业务管理不到位;
对单一集团客户授信余额管理严重不审慎;
为企业收购商业银行股权提供融资支持;
虚增存贷款;
以“明股实债”形式为房开企业提供用于缴纳土地款的融资支持。
除罚单外,温州银保监分局还对温州银行的7家支行及其相关人员作出了处罚。具体来看,温州银行共计有鹿城支行、学院路支行、新城支行、得胜支行、勤奋支行、国鼎支行、蒲鞋市支行7家支行,以及7位支行主要负责人牵涉其中。这7位负责人均因虚增存贷款行为被处罚,6人被警告并处以罚款8万元,还有一人被取消高级管理人员2年的任职资格。
了解,在某些特定行业,例如房地产企业,融资受到的政策限制较多,在缴纳土地款环节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而采用明股实债方式,商业银行通过资管通道就可以曲线为房地产项目提供土地款融资,规避了资金用途的限制。
今年5月17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工作的通知,其中在房地产行业政策上明确提到,表内外资金直接或变相用于土地出让金融资;未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违规向“四证”不全的房地产开发项目提供融资;资金通过影子银行渠道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并购贷款、经营性物业贷款等贷款管理不审慎,资金被挪用于房地产开发等都是2019年银行机构乱象整治的工作要点。
净利两年连降
据上市公司年报显示,温州银行已经连续两年出现营业收入、净利润下滑的情况。2017年,温州银行营业收入为39.71亿元,较2016年减少6.24亿元,降幅13.58%;净利润为9.02亿元,较2016年同比减少12.28%。2018年,温州银行营业收入为36.18亿元,同比下降8.89%;净利润为5.1亿元,同比减少43.46%。
在营业收入方面,2018年,温州银行利息净收入保持增长,达到27.07亿元,比上年增加4.7亿元。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为7.15亿元,比上年减少4.43亿元。投资收益0.69亿元,比上年减少6.15亿元。
营业支出方面,该行去年达到29.76亿元,较2017年增加2.01亿元。业务及管理费支出贡献最大,为16.21亿元,同比增加2.1亿元。其中,员工费用支出11.03亿元,较2017年增加1.56亿元。
温州银行在2018年年报中指出,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净利润下降原因在于投资收益同比下降。
与此同时,温州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已经连续3年不达标。截至2018年末,温州银行的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分别为3.8%和0.23%,远低于监管要求的11%和0.6%。
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提到,该行近年来处置不良贷款的力度较大,但受所处地区整体经济环境及历史不良资产包袱等因素的影响,资产质量仍面临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