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新闻 > 深度 > 新媒体时代,上市公司面对的负面新闻与危机公关

新媒体时代,上市公司面对的负面新闻与危机公关

深度2019-05-06 108来源:互联网
公关越来越不好做了。 公关人的感慨并非空穴来风。不但蓝色光标这样所谓的亚洲公关第一股被一个小小的离职员工闹得灰头土脸,危机公关颜面尽失,而许多肇始于某个社交平台的口
公关越来越不好做了。
 
公关人的感慨并非空穴来风。不但蓝色光标这样所谓的“亚洲公关第一股”被一个小小的离职员工闹得灰头土脸,危机公关颜面尽失,而许多肇始于某个社交平台的口舌之争,最后竟然演变成摧毁一个大牌明星、一个行业的风暴。
 
可以说,媒体环境空前复杂,负面舆情“黑天鹅事件”频发,让企业公关许多以往的手段纷纷失灵,越来越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而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近年,面对流动压力,上市公司又对负面新闻和公关危机尤其敏感,如何应对负面新闻和危机公关,就是上市公司市值维护面对的重要问题。
 
1.负面删除能删掉哪些负面?
 
PR人都知道,删稿不是万能的。
 
但,不会做负面删除,也是万万不能的。
 
因为一旦爆出负面新闻,上市公司老板的第一反应就是:
 
“能删稿吗?” 
 
不管许多PR人心里有多看不起,只要站在老板的角度想想,就非常容易理解:上市公司在众目睽睽的网络上,不要说一篇负面新闻,甚至一个标题、甚至一个百度快照中的几个小字都可能同时被监管部门、投资者和银行、客户发现,而股价就在脆弱的平仓线上下折腾。
 
如果手上没有一批能做负面删除的靠谱公关公司,这个时候企业公关就被动了。删稿公司能帮你删掉大多数来自论坛、天涯、贴吧、百家号等无中生有、捕风捉影的帖子和攻击,清理掉一批流言蜚语。
 
2.不能删除的负面新闻,还能做什么?
 
公关公司不能删除所有的负面。
 
比如专业的媒体报道。“摆平”不但要花钱,通常还要拉拢拉拢人脉,和记者编辑搞搞关系。而大部分还要端一端媒体人架子的媒体来说,不成为广告客户、不签广告投放协议,想做什么撤稿、内容保护,都是免谈的。
 
还有就是一些无良的黑公关和自媒体。他们之所以生存,就是靠着捕风捉影的负面内容来吸引流量,合作不合作什么的他们根本不在乎,这种拿多少钱都摆不平,或者需要付出与其影响力不对称的巨大成本,才能达到效果,对于企业来说十分划不来。
对于这类较难删除这些负面新闻,要想办法将其危害降低:
 
一是利用SEO优化技术,在各大主流搜索引擎上正向提升有利新闻的排名,同时反向压制负面新闻的排名,将其下沉到前3页甚至前5页以后,把其对企业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二是大量发正面新闻稿,由于门户网站权重高、收录快,而搜索引擎爬虫更偏好新鲜内容,因为陈旧的负面内容排名可以迅速下降,为投资者展示良好的企业业绩和形象,对上市公司市值的影响也会降到最低,直至忽略不计。
 
3.企业应该怎么回应负面新闻
 
这是上市公司危机公关另一个难以把握的地方。
 
不是每次危机公关发生,都一定要做点什么。因为错误的大张旗鼓,有可能引发另一场危机。
 
哪些要回应,哪些不需要回应?哪些要尽快回应,哪些可以拖一拖再看?
 
对于负面舆情,专业的公关公司会根据舆情的风险点和传播路径,做出危机的评级。如果涉及到公司重大事项或者可能引发公众舆论的,一般是高危等级,需要在最短的时间,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应对。因为让公众看到一家犯了错的公司,仍然有勇气和担当以及诚意和补偿,是应有的步骤。
而不该说的时候,一般要做出非常充分的分析和经验的判断,谨慎选择,静候热点退潮。
 
至于如何防范负面新闻?其实功夫还在平时。只有平常不断将企业的正面价值信息传递给媒体,积累在舆论中的好印象、好口碑、好“人设”,危机来临时,企业才不至于太被动。就像一个好人作奸犯科,大众的第一反应通常是难以置信,会尝试从固有经验出发,为好人作辩解。这就是品牌壁垒的效果。

(本文转载自赢客互动)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