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新闻 > 要闻 > 文化长城深陷泥潭:区块链业务尚未启动、15亿元并购案失控、信披违规被立案

文化长城深陷泥潭:区块链业务尚未启动、15亿元并购案失控、信披违规被立案

要闻2019-11-05 238来源:互联网
11月4日,连续六次涨停的区块链热门股文化长城(300089.SZ)称其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被立案调查。 从子公司失控,到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
11月4日,连续六次涨停的区块链热门股文化长城(300089.SZ)称其收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公司被立案调查。
 
从子公司失控,到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再到“监管函”和立案调查,文化长城已陷入困局。
 
文化长城区块链业务尚未投入应用
 
在文化长城三连板后,即10月28日晚,深交所向文化长城下发问询函,要求其对2018年年报的研发投入项目中,6项软件著作权的名称或说明中涉及区块链的情况进行说明,包括6项软件著作权的研发背景、研发周期、投入金额及研发人员、具体应用场景以及已签订销售订单、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等。
 
10月30日晚间,文化长城回复问询函。
 
据公司2018年年报披露,50余项研发投入项目中,有6项软件著作权的名称或说明中涉及区块链,其中2项为河南智游臻龙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游臻龙”)及其子公司开发,4项为北京翡翠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翡翠教育”)及其子公司开发。其中,智游臻龙是文化长城全资子公司。
 
问询函回复中提到,智游臻龙开发的闲置车辆租赁系统,使用了区块链技术,这可以保证车辆数据、租用数据、用户数据的公开、透明、不可篡改、匿名,同时实现了去中心化存储,保证了数据的安全。
 
不过,记者从智游臻龙的官方网站上看到,其描述仍然是一家集实训、研发、外包、投资、人才输出等多项业务于一体的综合性IT服务公司。根据业务板块可以看出,智游臻龙的主营业务仍是IT培训,并未有任何涉及区块链的技术和业务。
 
文化长城的回复“亮了”:智游臻龙及其子公司开发的上述2项软件目前正在部署调试中,尚未投入应用。
 
相比智游臻龙及其子公司,文化长城对于翡翠教育所涉区块链的回答更为直接。
 
公告表示,“因公司对翡翠教育失去控制,无法从翡翠教育获取资料,故对翡翠教育拥有的4项软件著作权涉及的销售订单、已实现业务收入及利润、及对公司经营业绩影响等无法判定。”
 
从文化长城的回复中可以看出,公司尚未从区块链业务中取得任何营收和利润。

文化长城15.75亿元的并购案
 
在涉区块链概念连续涨停前,文化长城今年以来的股价持续下跌。
 
从子公司失控,到部分银行账户被冻结,从财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再到“监管函”,文化长城已陷入困局。而这一切,与翡翠教育密切相关。
 
2017年,文化长城以15.75亿元购买翡翠教育100%股权,成为当年最大规模教育并购案,并表后的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大幅增长。
 
近两年间,文化长城原有主业陶瓷类业务的营收、营收占比逐年下降。2018年该业务营收2.42亿元,较2017年同比下降17.73%;营收占比较2017年下降逾30个百分点。
 
而2018年年报显示,文化长城营收11.74亿元,同比增长117.3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05亿元,同比增长178.85%。翡翠教育贡献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5.37亿元和1.43亿元,占并表数据的45.72%和63.24%。翡翠教育对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15.75亿元的并购案如今却一地鸡毛。
 
翡翠教育100%的股权过户至文化长城名下后,翡翠教育核心管理层和经营团队未曾向董事会进行经营述职,且存在多次违规进行资金调拨、对外投资、对外收购、股权质押、对外处置子公司的行为。
 
2019年6月24日,文化长城公开表示,已经对翡翠教育失去控制,并将其剔除出上市公司的合并范围。
 
子公司失控,让文化长城业绩深陷泥潭。
 
2019年前三季度,文化长城实现营收2.79亿元,同比下滑63.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由盈转亏1298.63万元,同比下滑109.50%。
 
对于业绩下滑原因,文化长城解释称,除了报告期未包含翡翠教育的净利润,还有公司业务发展低于预期,经营业绩下降,借款增加以及借款利率上升导致利息支出同比增加。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