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企业新闻 > 要闻 > 海王生物3年并表109家公司背后:管理费年增93% 大股东股权质押率99%

海王生物3年并表109家公司背后:管理费年增93% 大股东股权质押率99%

要闻2019-08-09 564来源:互联网
近三年,海王生物合计收购了78家公司、新设31家公司,平均每月有3家公司并表。这些投资合计超过60亿元。对于一家在资本市场整整21年的老牌医药公司而言,也着实不易。但是豪气的
近期,开启狂购模式的海王生物再惹风波。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正在进行二次改制,最终海王生物(000078.SZ)胜出。却遭到当事医院坚决抵制,一时舆论哗然。
 
不论上述收购事件最终结局如何,海王生物近年来的狂购已令人咂舌。近三年,海王生物合计收购了78家公司、新设31家公司,平均每月有3家公司并表。这些投资合计超过60亿元。
对于一家在资本市场整整21年的老牌医药上市公司而言,也着实不易。但是豪气的背后,带给海王生物的不是盈利能力的大幅提升,反而是大幅下降。
 
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3.81亿元,较豪购前的2015年猛增了272.63亿元,而净利润(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下同)为4.15亿元,反而比2015年少0.60亿元,截至去年底,公司短期债务高达96.94亿元,再加上上述收购尚有21.02亿元股权转让款未付,而公司货币资金只有40.89亿元,其中28.11亿元受限。
 
为了还债,公司正在筹划定增,拟募资25亿元全部用于补血偿贷。然而20年来,海王生物累计融资接近180亿元,而派现不到3亿元,回报率极低。
 
整合压力大管理费年增93%
 
多达108家子公司并表,如何整合这些医疗资源,对海王生物形成了严峻挑战。
 
分析海王生物去年净利润发现,海王生物对并表子公司整合远远没有到位。
 
由于存在不少的溢价并购案,形成了不菲商誉。截至2018年底,海王生物商誉达39.18亿元。去年,有24家并购标的业绩未达标,因此,公司计提商誉减值2.60亿元。去年,公司净利润为4.15亿元,较上年的6.36亿元下降34.84%,扣非净利润只有0.89亿元,同比下降87.16%。由此可见,商誉减值吞噬利润的影响不小。并购标的业绩不达标,是否也存在资源整合不到位问题,也值得海王生物去思考。
 
除了商誉减值,期间费用猛增同样是吞噬净利润的主要因素。
 
去年,海王生物的销售费用为17.71亿元,较上年的12.48亿元增加5.23亿元,增幅为41.91亿元。2016年,其销售费用为7.05亿元。
 
新增的销售费用中,市场开拓费和职工薪酬占大头。去年,公司市场开拓费为7.86亿元,上年为5.45亿元,增加2.42亿元,增幅为44.22%。职工薪酬为3.67亿元,较上年增加1.46亿元。
 
管理费用增幅更大。去年,公司管理费用为11.75亿元,较上年的6.08亿元增加5.67亿元,增幅为93.26%,增幅远远超过营业收入增长幅度。
 
管理费用中,增长最为凶猛的也是职工薪酬,去年达到4.88亿元,上年为2.64亿元,增幅为84.85%。此外,办公费、折旧与摊销、业务招待费、中介机构费用等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管理费用大幅增长凸显公司整合压力。管理人员的薪酬高达4.88亿元,是否存在管理人员过多、机构设置重复等问题。
 
资料显示,去年,公司综合管理人员2449人,剔除高管薪酬801万元,管理人员的人均年薪超过20万元,显然不太合理。反观销售人员薪酬,去年公司有销售人员5718人,合计薪酬为3.67亿元,人均年薪为6.42万元,远远低于管理人员薪酬。
 
还有一个整合问题,就是应收账款及存货。截至去年底,公司应收账款为189.53亿元,较2015年的53.73亿元增加135.80亿元,且今年逐年大幅增加,回款不力迹象较为明显。同期,公司存货为39.51亿元,较2015年底的10.66亿元也有明显。如何有效盘活存货,也值得海王生物去思量。
 
大股东股权质押率99.84%
 
疯狂并购之后,海王生物盈利能力尚未提升,财务风险已经来临。
 
财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公司短期借款87.4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9.45亿元、长期借款为0.47亿元、应付债券为33.28亿元,长短期债务合计为130.69亿元,其中一年内需要偿还的短期债务为96.94亿元,占比为74.18%。
 
债务过高、短期债务不合理,使得海王生物年内偿债压力奇大无比。截至去年底,公司货币资金为40.89亿元,其中有28.11亿元因保证金等事项受限,可以动用还债的资金只有12.78亿元。此外,公司还有一笔以定期存款形式存在的资金5.94亿元。合计起来,可以动用的资金为18.72亿元。相较于近百亿短期债务,不到20亿元的资金远远不够覆盖。
 
不仅如此,因为近三年并购78家公司,尚未支付的股权转让款21.02亿元,也需今年支付一部分。这笔支出再次加大了公司偿债压力。
 
为了还债,海王生物唯一的办法是向市场伸手。今年6月25日,公司退出25亿元定增融资预案,目前已获证监会受理。
 
近年来,海王生物频频融资。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公司已实施两次定增、一次公开增发,还多次发行公司债、中期票据、短融债等,直接融资达103.95亿元,间接融资(按增量负债口径统计)73.05亿元,合计达176.99亿元。
 
相较融资,海王生物回馈投资者的要少很多。上市21年来,公司仅实施过4次现金分红,共计分红金额2.75亿元(含税),约占融资总额的1.55%。
 
公司缺钱,控股股东海王集团也缺钱。截至目前,海王集团持有公司12.16亿股,约占股本的44.03%,累计质押12.14亿股,约占总股本的43.96%,股权质押率高达99.84%。
 
二级市场上,海王生物股价走势较弱。今年4月,其股价还达到5.55元/股,昨日收报3.16元/股, 截至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392.73亿元,而市值只有87亿元。
 
今年海王生物收购还在继续,可风光后的整合难题、巨大资金缺口前,自身也缺钱的董事长张思民如何渡劫?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