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市动态 > IPO > 力合科技IPO:募资额增加7倍至8.79亿 营收增速被指数据造假

力合科技IPO:募资额增加7倍至8.79亿 营收增速被指数据造假

IPO2019-09-17 620来源:互联网
时隔不到一年,再度闯关IPO的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合科技)将于9月19日首发上会。
时隔不到一年,再度闯关IPO的力合科技(湖南)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合科技)将于9月19日首发上会。
 
其实这不是力合科技首次冲刺A股IPO,2015年,公司首次向A股市场发起冲击,历经波折最终被否。2017年7月,力合科技IPO上会过审,但审核结果显示,证监会发审委就管理层涉嫌行贿,财务数据披露是否准确要求力合科技进一步说明,未通过其上市申请,至此力合科技成为2017年首家IPO被拒的公司。
 
2018年12月20日,力合科技(湖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合科技”)再次向证监会递交了IPO申报材料,此次申请,距力合科技首次IPO申请被取消审核时隔近两年,距其首次在创业板递交IPO申请材料时隔半年。
 
2018年11月23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力合科技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中,向力合科技保荐人第一创业证券承销保荐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44项补充问题,继续重点关注力合科技贿赂及财务披露问题。
 
募资额增加7倍
 
二度IPO的力合科技仍难逃真实盈利能力不强的质疑。
 
被否一年不到,力合科技又重新向深交所创业板冲刺。再次IPO,力合科技拟募资金额也有了较大变化。前次IPO,力合科技拟募资2.06亿元,其中0.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这一次,募资总额飙升至8.79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募资增至4亿元,较上次IPO增加了7倍。
 
其他三个募投项目中,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资金也由5804.32万元增至8685.31万元。运营服务体系及第三方检测项目原拟使用募资5455.71万元,如今变为2.96亿元。几乎是相同的项目,短短一年半年时,变化如此之大让人不解。
 
据披露的业绩显示,2015年至2018年6月30日,公司的净利润为3953.89万元、5324.40万元、7761.07万元、5195.58万元,2016年以来出现较快增长。
 
在上述净利润中,税收优惠功不可没。同期,公司享受的税收优惠分别为为1180.57万元、1519.81万元、2908.77万元、1478.62万元。分别占当期净利润的29.86%、28.54%、37.48%、28.46%,平均在三成左右。由此可见,力合科技对税收优惠存在较高的依赖。
 
货币资金与营业收入变动不匹配
 
除了令人诟病的持续盈利能力,力合科技的具体经营数据,也有可疑之处。
 
力合科技主营为客户提供环境监测系统及运营服务,从其前十大客户名单看,日常业务开展多依托地方政府平台,报告期内,公司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客户收入比重分别为59.83%、64.84%、70.46%、70.89%。
 
不过,贡献营业收入的主力同时也是欠款大户。报告期末,力合科技应收账款净额分别为1.16亿元、1.23亿元、1.38亿元、2.01亿元,分别占流动资产的42.78%、37.02%、28.44%、38.67%。对于应收账款快速增长,力合科技向长江商报记者解释称,源于销售规模增长,与营业收入规模增速匹配。报告期,应收账款余额与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63.67%、55.56%、44.66%、53.73%。
 
从公司客户角度看,因为公司回款的主力是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这类客户受财政决算影响,账款结算较为稳定。那么,力合科技的资金回流也应该较为稳定。
 
然而,力合科技2017年的货币资金却出现大幅异动。
 
同时,力合科技的创始人之一左颂明及多位员工还卷入过几起行贿事件。力合科技在此前招股书中曾选择将行贿事件遗漏,直到媒体质疑、监管追问,公司才补充披露。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