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上市动态 > IPO > 三达膜IPO披露与工商报表不一致 子公司受环保处罚高达520万元

三达膜IPO披露与工商报表不一致 子公司受环保处罚高达520万元

IPO2019-09-26 510来源:互联网
10月10日,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在科创板上市委2019年第29次审议会议中接受首发申请。
10月10日,三达膜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将在科创板上市委2019年第29次审议会议中接受首发申请。
 
三达膜从2011年在新加坡退市,到2017年底三达膜上会被否,三达膜资本之路也颇为坎坷。同时背后子公司曾多次遭环保处罚有关,资料显示近三年,三达膜受到的环保处罚高达520万元。
 
三达膜坎坷资本路
 
三达膜并不是资本市场的新丁,2003年三达膜就已经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算是“膜”公司中最早登陆资本市场的一批。后来三达膜2011年因为不满市值过低,大股东新达科技选择私有化退市。其中国内顶级投资机构鼎晖投资提出了总值17亿元人民币的收购计划。最终三达膜以0.7新元(约3.41元人民币)的价格私有化退市。
 
被私有化的三达膜在2014年提交了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看来是冲着国内股市高估值来的。然而在3年后的2017年12月26日,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第80次会议中三达膜被否。
 
据悉,发审委被拒是因为和财务报表直接相关,比如收入确认问题、应收款问题以及IPO报表与工商报表不一致的问题。
 
现实情况是三达膜2017年直到上会,相关财报滞后了两年。这种情况总会让人联想到公司经营是不是不好。
 
其实这三年三达膜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了跳跃式的增长,在2013-2015年,三达膜的营业收入从来没到达过甚至接近过5亿,而三达膜2016-2018年的营业收入从来没低于5亿。净利润也与之相似,三达膜2017年继续增长了42.75%。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三达膜2016年和2017年的业绩这么好,为什么在2017年上会前不补充披露数据呢?
 
三达膜子公司多次被处罚
 
2019年7月19日,上交所官网披露了三达膜的第二轮问询回复。其中显示,近三年,三达膜受到的环保处罚高达520万元,涉及其两个子公司。其中,四平三达累计被处罚9次(不含已撤销处罚),罚款共计约500万元;巨野县三达水务有限公司累计被处罚3次,罚款共计20万元。
 
记者梳理发现,四平三达被罚金额占罚款总额的九成以上(96.15%)。且9次罚款中,数额达到或超过10万元的大额罚款有7次,单笔最大处罚金额为167万元。
 
此外,这还不包括两次被撤销的总计3000万元的罚款。
 
至于四平三达其余9次被处罚的具体原因,三达膜在公告中将其分为两类:一是因自动监测设备问题而导致的出水水质超标的行政处罚(2项),二是出水超标的行政处罚(7项)。
 
对此,三达膜方面在公告中表示,“该7项行政处罚,系主管部门针对四平三达的同一事实,在短时间内连续作出的处罚,与多年来未如期收到污水处理费,导致设备更新缓慢及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等因素有关。”
 

上市公司PR人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