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飞鹤乳业从纽交所退市,现如今再回资本市场。 如今重启IPO的飞鹤乳业,重新驶入了增长快车道,对于融资的欲望也更加明显。据招股书显示,飞鹤乳业2018年营收突破百亿,
六年前,飞鹤乳业从纽交所退市,现如今再回资本市场。
如今重启IPO的飞鹤乳业,重新驶入了增长快车道,对于融资的欲望也更加明显。据招股书显示,飞鹤乳业2018年营收突破百亿,成为了国内首家营收突破百亿的婴幼儿奶粉公司。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飞鹤乳业2018年零售销售价值方面,在国内和国际同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7.3%。
不得不说,这句“飞鹤奶粉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让其成功博得了市场更多的眼球。经过多年的筹备,这次重回资本市场,飞鹤乳业能否迎来预期的发展呢?
飞鹤乳业再次冲击港股市场
早在2005年4月,飞鹤乳业便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了中国首家美国纽交所上市乳品企业,后又转至纽交所,一时间风光无限。2013年6月,飞鹤乳业完成私有化,正式从纽交所摘牌。
彼时,便有行业分析人士认为,飞鹤乳业的退市或是为了更好的整合公司资源,为重新登录资本市场做铺垫。
2017年5月,飞鹤乳业第一次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后因收购美国营养品公司Vitamin World而暂缓上市计划。到今年7月3日,飞鹤乳业在港交所公布了上市预披露文件,这也是其二度冲击港交所。
招股书数据显示,飞鹤乳业2018年营收突破百亿,净利润达到22.42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的营收27.56亿元,同比增长39.97%,净利润为7.71亿元,同比增长24.15%。一系列数据的可以看出,飞鹤乳业赴港上市也具备了足够的底气。
营收和净利润同步增长的背后,飞鹤乳业也正在加速多元化和国际化布局,随之而来的是,销售和经销开支的逐年激增,现金流承压。这就使得其上市融资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飞鹤乳业重返资本市场,仍需面临三大难关
随着当今人口出生率的下滑,配方奶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重返资本市场的飞鹤乳业,也难逃大背景的制约。
1、人口红利下降 成制约飞鹤发展的一大关键因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较2017年减少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同比下滑11.99%,创下近60年新低。
2018年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规模比2017年减少了100亿元,预计今年总容量将减少更多,到2020年将是婴幼儿奶粉市场真正的寒冬。
考虑到出生人口下降,预计2019年婴幼儿配方奶粉销量基本持平、2020年销量下降2%。这将直接影响飞鹤乳业的销量,同时,也会让存量市场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2、高端奶粉收益占比下滑 且市场争夺战愈发激烈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高端奶粉市场预计到2023年将达到1998亿元,从2018-2023年复合年增长率为16.6%,可见高端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飞鹤近年来业绩的快速增长,高端和超高端奶粉产品功不可没。招股书显示,在2018年,飞鹤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各产品总计贡献了66.58亿元,营收占比为64.1%。其中,飞鹤超高端的星飞帆系列产品的收益从2016年底的7.12亿元增加到2018年底51.0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68.0%。在超高端市场,按2018年零售销售价值计,飞鹤乳业在国内外婴幼儿配方奶粉集团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4.7%。
但值得注意的是,飞鹤的高端和超高端市场在成为公司的重要新增长引擎的同时,其一举一动都将对集团的整个收益产生影响。今年一季度,星飞帆系列产品的收益为12.06亿元,占比为43.8%,低于去年同期的46.2%。
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市场增量空间有限,高端市场的角逐,注定是一场恶战。
3、“重营销轻研发”的态度,成未来发展隐患
飞鹤在营收大增的情况下,其重营销轻研发的战略,备受市场诟病。招股书显示,2014-2016年中,飞鹤乳业营销费用分别为7.56亿元、11.73亿元和13.70亿元,占当期总营收比重高达21.10%、32.45%和36.79%。
2019年第一季度,飞鹤乳业毛利率达64.1%,其中“星飞帆”收益占比达43.8%。在飞鹤向高端市场进军的同时,在研发上是否真的下足了功夫呢?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飞鹤乳业的研发成本分别为0.14亿元、0.15亿元和1.09亿元,2019年第一季度为0.3亿元。以最新的营业收入计算,2018年和2019年第一季度的研发投入占经营收入比例分别只有1.05%和1.09%。
比起可怜的研发成本,在营销成本上飞鹤显得大度得多。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3个月的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达到21.39亿元、36.61亿元和6.65亿元,所占的营收比例分别为36.33%、35.23%和24.13%。即飞鹤每卖100元的产品,就有三分之一用于销售费用,这也是其奶粉价格一路飙升的原因之一。
众多消费者反映高端奶粉的价格过高,这对于维护高端奶粉价格的难度会越来越大。即使品牌的建立和发展,少不了巨额的营销费用,但依靠广告营销建立起来的品牌是否经得起检验,很是值得怀疑。此前的三株口服液、蚁力神等品牌靠广告建起庞大的销售额,但最终却被历史淘汰。
再者,随着新零售的不断发展,飞鹤建立起的庞大的经销商渠道网络优势或将受到挑战。股书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飞鹤拥有1733名经销商,零售商逾9.2万个零售店。过去三年间,飞鹤向经销商销售的产品带来的收入占总收益的比重分别为77.6%、76.7%和67.5%。
从数据不难看出,这一销售渠道的收益占比正在逐年下滑。随着新零售模式的不断发展,飞鹤的传统经销商渠道正面临着优势减弱的风险。这样一来,未来飞鹤的线下渠道很有可能会受到线上其他品牌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