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侨银环保)IPO首发上会审核,首发募资金用于投资侨银环保城乡环境服务项目、智慧环卫信息化系统平台升级项目等。 尽管侨银环保处
10月24日,侨银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侨银环保”)IPO首发上会审核,首发募资金用于投资侨银环保城乡环境服务项目、智慧环卫信息化系统平台升级项目等。
尽管侨银环保处于国家鼓励支持的节能环保行业,但其市场规模扩大背后,公司净利润却在负增长,同时依赖税收优惠的问题凸显。此外,招股书的采购数据出现“打架”现象,有业内人士提醒监管部门对此予以细查,而且侨银环保的两个巨额投资项目没有按期生产运营,后续值得重点关注。
侨银环保经营效率持续变差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8年上半年,侨银环保的员工数量增加了1.85倍,固定资产增加了3.9倍,固定资产主要是环卫设备,包括垃圾运输车、洒水车、扫路车、垃圾压缩车等。人均固定资产则从1.02万元增加到1.75万元,这显示侨银环保的环卫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
然而,2015年到2017年,侨银环保的环卫作业机械化提升不但没有提高其人均创收(总收入/总员工数)和人均效率(人均创收/人均薪酬),这两个指标反而有所下降,那么是什么阻碍了人均效率的提升?
首先,环卫行业是典型的政府主导行业,政府不仅要求环卫企业提高机械化水平,也重视环卫工人的就业问题,不会轻易让他们失业,并会稳步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农村户籍员工的社保公积金也会逐步补齐。在报告期内,侨银环保的人工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在70%左右,持续上涨的人工成本必然会压低侨银环保的毛利率。
其次,尽管我国环卫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行业门槛较低,参与竞标的环保企业也在快速增长,参与项目竞标的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3234家增长到2017年的4632家,过多的行业参与者使得行业内“价格战”竞争激烈,行业整体毛利率都持续下降。
因此长期来看,侨银环保的环卫工人的数量和人均固定资产仍会增加,而人均创收和人均效率的提升将会非常缓慢,甚至会持续下滑,造成经营利润十分微薄。
过于依赖税收优惠
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7年侨银环保所获税收优惠分别为1969.31万元、1709.86万元、3071.32万元、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33.05%、14.93%、29.63%。不难看出,2017年在税收优惠大幅增长背景下,依旧不能改变公司业绩负增长的窘境,如剔除税收优惠,公司2017年业绩将更加“难看”。如此来看,公司成长性不足的问题备受业内质疑。
此外,2015-2017年侨银环保主营业务成本中人工成本金额分别为2.8亿元、4.84亿元、6.7亿元,占各期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约70%左右。公司表示,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报告期内公司员工人数持续增加,人均工资也呈逐年上涨趋势,公司面临着一定的劳动力成本上涨压力。虽然公司规模持续扩张,但盈利能力却在大幅下滑。如何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公司利润的侵蚀,是摆在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
侨银环保巨额投资项目存隐忧
前几年,侨银环保开始计划向环保产业链下游延伸,投资了两个投资总额9亿元的BOT项目。其中的一个项目是广州餐厨垃圾处理项目,项目总投资总额约4.1亿元,另一个是广州东部固体资源再生中心污水处理厂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4.9亿元,这两个项目原计划分别于2016年和2017年相继竣工。
然而现实远不如理想丰满,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由于调整用地规划,污水处理项目由于政府部门未及时移交污水项目建设用地,两个项目均未能如期开工建设,最新的招股书显示,目前两项目仍处于建设中,侨银环保不得不每年承受大量的折旧、摊销份额费用,这使得侨银环保的现金流和净利润进一步恶化,侨银环保应该就这两个项目的近况予以详细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