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晋商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从2月26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IPO材料到上市,只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不过,晋商银行遭遇公开发售认购不足的尴尬。与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和
7月18日,晋商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从2月26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IPO材料到上市,只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不过,晋商银行遭遇公开发售认购不足的尴尬。与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连续增长也是未来亟需解决的难题。
颠簸的上市路
上市首日,晋商银行开盘价报3.95港元,较发行价3.82港元/股上涨3.4%,但很快又恢复到发行价水平,收盘报3.82港元/股,总市值为219亿港元。
公告显示,晋商银行上市联席保荐人为建银国际、中金公司和招银国际,全球发行8.6亿股H股(不含超额配售权),每股发售价3.82元,已募集资金33亿港元(约合4.2亿美元),募集资金将用于强化资本基础,以支持业务持续增长。
据悉,晋商银行是山西省唯一的省级法人城市商业银行,于2009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截至2018年末,该行总资产为2272.48亿元,资产规模在山西省六家城商行中排名第一位。
作为山西省最大的城商行,晋商银行一直被当地政府寄予厚望。早在2012年,晋商银行已筹备上市计划,2014年一度暂停。2017年该行重启A股上市。2018年9月,晋商银行最终将上市计划从A股调整至H股。
随后,晋商银行的港股上市之路可谓神速,从今年2月26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IPO材料到上市,只用了不到5个月时间。
晋商银行副行长郝强在此前召开的IPO新闻发布会上提到,香港是一个非常成熟且开放的资本市场,长期以来也得到投资者的广泛认可,有理由相信选择上市能提升晋商银行整体形象。
开售前公开认购遇冷
在预期登陆联交所上市交易的前一日(7月17日),晋商银行公布了首次招股的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
由于公开认购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晋商银行启动了回拨机制,将香港公开发售未获认购的公开发售股份回拨至国际发售,共7080.4万股。重新分配后,国际发售的发售股份数目已增至8.448亿股,相当于全球发售的发售股份总数约98.23%。合共93名承配人已配售五手或以下发售股份,占国际发售下总共107名承配人的86.92%。
基石投资者方面,晋商银行的基石投资者基本来自于山西省内,共有3家,投资总额为1.22亿美元(约9.52亿港元),分别为山西沁新能源集团、太原工业园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辰兴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其中,山西沁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1.023亿股,投资了5000万美元;太原工业园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23亿股,投资5000万美元;辰兴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0.45亿股,投资2200万美元。
上市首日,晋商银行副董事长、行长唐一平接受采访时表示,银行股是现金流较为丰富的机构,类似于“现金奶牛”,银行股需要看基本面和长期发展,而不是短期的市场影响,相信国内银行业环境会越来越好。
某券商人士则表示,晋商银行公开认购不足可能最主要是其自身存在问题,比如不良率持续增长。
不良贷款连年增长
在晋商银行2018年年报显示,晋商银行的资产利润率和资本利润率也一直处于未达标或者刚刚达标的状态。截至2018年,资产利润率为0.61%,而监管标准为不小于0.6%;资本利润率方面已经连续两年未达标,2017年、2018年分别为10.11%和8.48%,监管标准为不小于11%。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晋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已连续三年增加。截至2016年末、2017年末和2018年末,该行不良贷款余额分别为12.8亿元、15.98亿元、18.99亿元,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7%、1.64%和1.87%。而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为1.79%,晋商银行不良贷款率高于全国城商行平均水平。
晋商银行在上述申请材料中解释称,2018年的不良贷款率增加主要是由于部分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的公司借款人经营困难及还款能力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