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晚间,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第43次审议会议公告,定于11月6日审议广大特材、映翰通首发上市申请。 此次广大特材拟发行不超过4180万股,募集资金6.90亿元。
10月28日晚间,上交所发布科创板上市委第43次审议会议公告,定于11月6日审议广大特材、映翰通首发上市申请。
此次广大特材拟发行不超过4180万股,募集资金6.90亿元,投向特殊合金材料扩建、新材料研发中心等项目,以及偿还银行贷款,补充流动资金。
但广大特材背后招股书作假,擅自篡改同行业的研发数据的问题同样被暴露了。
研发实力存疑,篡改同行公司数据
广大特材在2016-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92亿元、9.13亿元和12.85亿元,实现归属净利润4,773.52万元、8,641.55万元、1.34亿元,从经营业绩上看表现不错。
但广大特材的研发数据并不如业绩表现亮眼,2016年-2018年报告期内,合并报表中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02%、2.78%、3.28%,母公司报表中研发投入比例为3.39%、3.31%、3.42%,仅仅达到高新技术企业标准的最低线附近。
可能正是因为对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广大特材为了在招股书中遮掩,从而篡改了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数据。
广大特材在招股书中将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ST抚钢,证券代码:600399.SH)及北京钢研高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钢研高纳,证券代码:300034.SZ)作为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进行了比较。招股书中披露,ST抚钢研发费用比例分别为3.79%、3.67%、4.92%,钢研高纳研发费用比例4.21%、3.01%、5.16%。
但是经过我们查询钢研高纳往年披露的年度报告,2016年—2018年钢研高纳研发费用投入比例分别为4.21%、5.44%、6.52%。这就与广大特材科创板招股书中的披露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只有2016年均为4.21%,数据是一致的。但是2017年及2018年披露的研发数据与广大特材披露的数据明显不符。
根据钢研高纳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其研发费用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44%,广大特材的招股书上钢研高纳这个数字变成了3.01%,差异明显,而且我们并没有在钢研高纳2017年年度报告中发现3.01%这个数字。
钢研高纳2018年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52%,到了广大特材的招股书中怎么就变成了5.16%了,也是明显不对。但是,这个5.16%的数据在钢研高纳2018年年度报告中也有,只是在的母公司利润表中,钢研高纳母公司2018年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16%。所以,归纳起来,广大特材招股书中的钢研高纳的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的相关数据是这样的情况:2016年是合并报表数据,真实的;2017年是虚假数据,没有任何来源;2018年是将母公司报表数据当作合并报表数据使用,属于移花接木型造假。从这种多样化的造假手段、真假参半的手法也可以看出,公司的招股书还真是下了一点功夫的。
广大特材涉嫌利益输送
除了招股书披露的数据异常外,该关联方还与公司存在多项涉及财务不规范性的资金往来。
根据招股书中的介绍,缪叙荣是公司董事、副总经理缪利惠的亲属,并且在2016年从缪叙荣个人手中采购了1,995.48万元原材料,同样存在财务内控不当的问题。
此外,2016年广大特材从缪叙荣处拆入了1,000万元,又拆出1,000万元,但是招股书并未提及公司向缪叙荣及李明华支付资金占用费的情形,引人质疑。
缪叙荣在2016年及2017年还存在为广大特材代付款项的行为,2016年及2017年,缪叙荣分别为广大特材代为支付了311.57万元、273.78万元款项。
广大特材称,2016-2017年存在关联方缪叙荣代公司支付相关款项情形,主要涉及代支付票据贴现款、部分销售报销款以及部分人员工资款等,广大特材相当于变相承认了报告期内存在不规范的财务处理。
广大特材通过缪叙荣个人账户进行支付和采购的行为实在让人担忧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背后可能存在着直接的利益输送,这也让人怀疑缪叙荣是否只是一个用于违规财务处理的“橡皮图章”?